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疫情防控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同 心

2020年07月01日16:23    來源:《求是》

原標題:疫情防控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在面對磨難和災害時得到錘煉,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經受檢驗。

新的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大功告成之年。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湖北、蔓延華夏大地,中華民族面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訴全黨全國人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總書記言猶在耳,嚴峻的現實已然降臨。面對巨大的災難,習近平總書記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向世界聲明:“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領下,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奮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匯聚起排山倒海雄偉力量,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牢記總書記的教導,清醒地認識到,抗擊疫情,既是一場大仗、硬仗,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檢驗、一次綜合性大考,必須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奮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確保戰勝疫情,確保如期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這是對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能力的一次大考。傳染病伴隨人類歷史發展全過程,防控傳染病是人類難以回避的一大難題,也考驗著當今世界各國政府特別是執政黨的治國理念、決策機制、領導水平和組織能力。當疫情襲來的時候,特別是在疫情初露端倪,信息有限、科學結論不足、一些事態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情況下,如何科學預見、斷然決策,迅速行動、爭分奪秒對疫情防控作出戰略判斷、戰役部署,為疫情防控爭取時間、贏得主動,這是對領導體制機制的考驗,是對治國理政能力的考驗。這次疫情發生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顯著優勢,以疫情發生發展的客觀現實情況、對疫病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傳染病救治特點、傳播規律作為決策判斷依據,審時度勢、綜合研判、果斷決策,迅速將疫情防控工作上升為黨和國家的頭等大事,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與疫情展開了堅決斗爭。

面對傳播迅速、危害巨大的陌生病毒,面對十幾億人口在傳統佳節大流動、大聚集的特殊時期,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這就需要統一號令,統一行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作出決斷: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依法將這種陌生的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並及時制定實施一系列戰略策略。把武漢和湖北作為全國主戰場、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1月22日果斷要求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這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一招,也是最有效手段,作出這一決策談何容易,需要巨大政治勇氣。同時,對其他省份按照地區特點和疫情形勢因應施策,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各方力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樣的果敢與決斷,隻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下,在堅強領導核心的統率下,才能夠實施,也才能夠獲得成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劣和效率高低,在應對重大危機關頭,更能得到明明白白的檢驗。不少外國政要評價說,這樣的果敢和決斷,這樣的組織力和動員力,隻有中國才能做得到。如果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處在一種互相掣肘、各懷心思,久拖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力的制度環境中,就難以想象如何能做到舉國上下聞令而動、動靜有序,同舟共濟、一致抗疫。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種救治、防控力量和資源源源不斷向一線聚集。全國優勢科研力量集中攻關,“用創紀錄短的時間甄別出病原體”﹔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攜帶精良醫療設備,火速馳援武漢、馳援湖北,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的救治和防控工作﹔重點醫療物資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撥,集中送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廣大黨員率先垂范、迎難而上,從城市到鄉村,從公共場所到居民小區,全國動員、全民參戰。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嚴肅評價道:“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賞。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世界更為驚嘆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力指揮疫情防控戰役的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的時機,從戰略著眼,以科學為據,號召全黨全國“兩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強調要激發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把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抓好,完成預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強調要准確分析把握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大災大難是一塊試金石。疫情發生以來的斗爭實踐証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准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抗擊疫情的主心骨,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証。疫情防控斗爭的實踐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懂得,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定海神針”,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做到“兩個維護”。越是遇到重大風險挑戰的時候,“兩個維護”的巨大威力和不可替代性就越清晰地體現出來。

經受抗疫斗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重大歷史課題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這是對“政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能力,首先看這個國家執政黨的政治能力,看政治綱領、執政政策及其實施情況,看黨員的實際行動,看其執政基礎是否穩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根基更加牢固。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的政治行動力得到了集中檢驗,為有效實現政治領導、組織動員群眾、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提供了重要保証。

在疫情洶涌而來的時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出響亮號令,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用堅決、迅即貫徹落實的行動証明,我們黨不愧是以人民為中心,有極其卓越強大的執政為民力量的偉大政黨。黨的各級組織領導有力,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把投身抗擊疫情斗爭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廣泛動員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筑起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黨旗始終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人民軍隊作為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聞令而動、即刻出征、沖鋒在前,生動詮釋和鞏固軍民魚水深情。

在國土廣袤、人口眾多的國度裡,短時間內通過政治號召和組織把各方面力量有序動員凝聚起來,轟轟烈烈地投入到抗疫斗爭中,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巨大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憑借強大的政治體制機制,生成了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和行政執行力,不僅把這件在一些國外人士看來難以做到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各項救治和防控工作做得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對數萬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集中收治、全力救治,對幾十萬名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組織數以千萬計可能存在風險人員進行居家觀察。對重症患者實行一人一案,院士領銜的強大專家團隊進行臨床一線指導。對全國所有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等重點場所和密閉交通工具採取通風、消毒、測體溫等措施,暫停一切大型活動,暫停旅行社團旅游活動,最大程度減少公眾聚集性活動。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防控信息,建立有效協同的省際間聯防聯控機制。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以縣域為單元調整實施差異化防控策略,努力把疫情對改革發展大局的影響降到最低。

我國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還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採取的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的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范,為人類作出了貢獻。

一件件具體的救治、防控工作看似只是“專業性”、“技術性”的工作,背后卻都凝結著各個層級的政治制度架構的領導、組織、協調、運轉力量。抗疫初期,一些局部的、個案的亂象讓人揪心,而這正是政治行政機制尚未及時跟進運轉的暫時現象,一旦各路人馬各就各位,情況很快就根本改觀。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各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還有參政議政黨派,以及各類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雖各司其職,但用力方向一致,最終都匯集為抗疫斗爭的強大合力,好鋼都用在刀刃上。在危機時刻,中國政治制度運轉的高效率明白無誤地展露在世界面前。

經受抗疫斗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執政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方面中國的政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這是對“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十分清楚,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這是對我國經濟制度和經濟實力進行實戰考驗的時刻。一手抓確保戰勝疫情,一手抓確保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這更是世所罕見、史所罕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人民堅持改革發展不動搖,極大解放發展生產力,極大鞏固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經濟基礎更加雄厚堅實,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逼近100萬億元,人均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這樣的經濟制度和經濟實力是戰勝疫情的重要物質和制度保証,也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疫情凶猛,武漢作為疫情重點地區,自身原有的病床資源難以保証“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在疫情暴發初期,武漢迅速征用7家醫院、安排3000余張病床,同時,黨中央統一指揮全國支援,分別用十天時間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兩家專門醫院,迅速大規模改建方艙醫院。截至2月23日,武漢已建成16家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萬余人,大大減輕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壓力。這樣急速擴張醫院和病床數量的驚世之舉,僅是國家經濟力量的一個剪影。政府財政部門不斷加大對疫情防控的經費保障力度,截至2月23日,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99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共安排255.2億元,加上世界最大全民基本醫保網的強大支撐,確保人民群眾不因擔心費用問題而不敢就診,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

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救治患者需要大量醫療物資,做好全國各地的防控工作則需要更大量的口罩、防護服、酒精、消毒液、體溫計等醫療物資,海量的需求與有限的物資存量形成巨大的缺口,連武漢一線醫護人員都一時處於醫療物資的緊平衡狀態。疫情暴發時,恰逢春節假期,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大多放假,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在中央的統一協調下,全面啟動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全力解決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問題。中央企業充分發揮主力軍、國家隊作用,不計代價、不講條件,以戰時狀態全力加快轉產擴產、多產快產。截至2月24日,我國醫用防護服日產量達到33萬套﹔截至2月25日,口罩日產量達到7619萬隻。湖北一線醫務人員所需重點醫療物資得到了基本保障。

對處於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國而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不是選答題,而是一道考驗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期停擺。總書記和黨中央運籌帷幄,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統籌兼顧,分類施策,要求疫情嚴重地區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分區分級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充分顯現出來,短時期內,五大類醫療物資企業復工復產率,加上轉產、擴產后的開工率均達到和超過100%﹔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截至2月23日,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等已超過70%,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指出:“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世界銀行也發表聲明認為,中國政府的舉措能夠緩和疫情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也表示:“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我們對此充滿信心。”2月23日,黨中央召開了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分析形勢,進一步對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進行部署,再一次表明,中國人民不會被問題和困難嚇倒,中國有應對危機的強大物質力量!

疫情發生后,科學認識病毒、認識疫情,確定正確的診療方案、防控辦法和有效藥物,事關疫情防控成敗,當此時刻,我國雄厚的科研力量快速響應、高效率工作,有力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走上科學軌道。在快速測出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后,科研人員又很快研發出診斷試劑盒,開始大規模篩選治療藥物、研發疫苗。據統計,科研人員對70000多個藥品或化合物進行篩選,遴選出5000個可能有效的候選藥物,又選定100個左右的藥物在體外開展活性實驗,部分藥物初步顯示出良好臨床療效。疫苗研發多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部分疫苗品種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曙光在前,令人振奮。這些都是中國經濟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雄厚的綜合實力,是戰勝疫情的信心所在。

發展是硬道理,經受抗疫斗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中國的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這是對“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戰勝疫情,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實現抗擊疫情的統一行動,首先要統一認識,把思想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判斷和部署上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黨心軍心民心,成為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強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利器,中國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展現出強大的思想和精神凝聚力。這些思想文化成就極大激勵和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為人民大眾團結一心、步調一致抗擊疫情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廣大黨員、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基層干部群眾,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奮斗在最前線的勇士們,是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精神風貌是當代中國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面對病毒瘟神,他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日夜奮戰,筑起打不破的銅牆鐵壁,用血汗詮釋著責任與奉獻,展現出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境界,展現出昂揚向上、同舟共濟的時代風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和凝聚起來的千千萬萬黨員、干部和群眾,在危難時刻毫不退縮,在各自崗位牢牢堅守、默默奉獻,平凡中見精神,盡責盡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廣大新聞工作者以特殊的方式參與戰“疫”,他們及時傳達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最新指示和部署,傾情報道火線英雄的感人事跡,幫助百姓大眾了解疫情動態、學習防控知識,用文字、用鏡頭、用聲音,在全社會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防范疫情,從我做起”。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所在。人民群眾把個人生活與國家利益聯系在一起,克服種種不適和不便,嚴格執行規定、遵守秩序,主動配合防控工作。家國一體,在關鍵時刻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是無數人的主動選擇、自覺行動,體現的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境界和使命擔當。萬眾一心,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就沒有跨不過的坎。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講: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也可以變物質,偉大的思想和偉大的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會變為無窮無盡的強大物質力量。經受抗疫斗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凝魂聚力方面中國的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這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社會治理的基礎支撐在基層,城鄉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能不能在社區構筑起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決定著抗疫斗爭全局的成敗。法治是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穩定的保障,同樣也是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由於更好地堅持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從而極大地堅持和完善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這是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是社會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的有力支撐,也是當前舉國抗擊疫情的可靠根基。

全國基層社區構建的網格化治理機制,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快速建立健全區縣、街道、城鄉社區等防護網絡,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疫情防控,全面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在武漢,超過3萬名干部職工下沉社區,對1100多個社區開展多輪拉網式、地毯式、網格式排查,挨家挨戶叩門詢問,查漏補缺,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北京利用黨員“雙報到”機制,9.4萬名機關、企事業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充實基層力量,筑起了一道道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現代前沿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所打造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在疫情防控中大放異彩。疫情數據分析、春運人流監測、物資智能調配等廣泛採用高科技,先進手段成為極重要的防控工具,在聯防聯控、精准施策上發揮了獨特的支撐作用。

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有力保証了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各級政府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准確報告和發布疫情信息,組織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引導群眾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形勢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依法嚴懲擾亂醫療秩序、防疫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現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對散播謠言、捏造詆毀的,對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的,對拒不服從管理、甚至大打出手的,對故意隱瞞病情和行程造成嚴重后果的,嚴格依法予以懲處。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關愛廣大醫務人員,要求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從各個方面提供支持保障。為此,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迅速出台了諸多具體舉措,全面落實醫務人員的防護物資、生活物資保障和防護措施,統籌安排輪休,加強心理疏導,落實工資待遇、臨時性工作補助、衛生防疫津貼待遇,完善激勵機制,加強對他們和家屬的人文關懷,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保証他們始終保持昂揚斗志、旺盛精力,持續健康投入抗疫斗爭。

社會穩定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經受抗疫斗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中國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這是對“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安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暴發的時候,如果環境問題千瘡百孔,就很有可能與公共衛生問題相互交織疊加,造成更大的災害,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能力,全面治理江河湖海,大力度解決城鄉居民的安全飲用水問題、垃圾處理問題,發起“廁所革命”,建設文明城市、文明村鎮、衛生城市,等等。這些成就為有效化解疫情帶來的環境問題,阻遏疫情蔓延惡化,發揮了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疫情發生以來,感染性醫療廢物快速增長,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增速甚至高達50%以上。為了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這些醫療廢物,1月20日以來,生態環境部每天調度全國各地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運行和處置情況,與湖北省13個地市(州)“一一對接”。湖北省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大幅提升,由180噸/天提高到648.6噸/天,武漢市由50噸/天提高到262.8噸/天。全國358個地市涉疫情醫療廢物處置平穩有序。為確保各類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受病毒污染,各地迅速成立應急監測突擊隊,加密監測頻次,增加監測指標,用“真、准、全”的統一監測數據打消公眾疑慮,守護一方淨水。目前,我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84%以上的行政村,絕大部分村庄人居環境有明顯改觀,為農村疫情防控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與野生動物高度相關。疫情發生以來,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加強野生動物的市場管控。最高檢要求從嚴打擊各類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截至2月17日,在疫情防控期間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184件271人。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美麗中國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經受抗疫斗爭檢驗,未來前進道路上,在保障生物安全、生態安全方面中國的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就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是一面鏡子,既反映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也暴露了有待加強的某些弱項短板,促使全國上下更加自覺更加有效地完善制度、加強治理、提高治理能力。習近平總書記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在2月23日的工作部署會議上,總書記再次要求,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入研究如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重大問題,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疫情防控斗爭的實踐讓人們更加懂得,越是短板弱項越是重大風險的觸發點,越要通過深化改革,逐步實現國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法治化,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証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 根本所在。”中國人民將度過一個極不平凡的戰斗的春天,還將繼續依靠強大制度和治理優勢戰勝任何新的重大風險挑戰,在各種大戰大考中,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責編:黃玉琦、萬鵬)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