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8日15:34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俊臣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的重要論述,對切實實施民法典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推動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指明了方向。我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深入理解民法典這“三個特色”,是貫徹實施民法典的重要前提,也是構建我國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重要內容。
從中國特色來看,我國民法典是一部扎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編纂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民法典編纂工作相關匯報。正是因為在編纂工作中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才確保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成功。民法典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民法典第一條就規定,其立法目的之一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民法典切實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修改了原物權法有關基本經濟制度的規定,對基本經濟制度作了新規定。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定自願、誠信等民法基本原則,均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還有不少具體制度規范都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例如,總則編規定的“見義勇為”條款和“英烈保護”條款,婚姻家庭編規定的“男女平等”條款等。
從實踐特色來看,我們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合理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外國的民法條文,更不照抄書本上的民法理論,而是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例如,總則編創新法人制度,增設特別法人﹔物權編落實中央關於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作了完善。民法典是民事法治實踐的最新成果。民法典共七編,除人格權編外,其余各編都是在現行法律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后形成的,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事立法經驗的繼承與發展。在民法典編纂工作中,我們全面梳理總結了民事司法實踐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司法解釋上升為法律規范。民法典體現了民事生活實踐的最新理論成果。民法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條文規定都來源於生活實踐。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我們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正是因為堅持開門立法,了解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才確保了民法典的制度設計符合社情、貼近民意。
從時代特色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我們編纂民法典,通過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民法典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需求。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為此,民法典單獨設立人格權編,體現了對公民人格權的庄嚴確認與嚴格保護。民法典順應新技術發展的法治需求。例如,合同編對電子合同的訂立和履行等作了詳細規定。人格權編對從事基因編輯等醫學和科研活動加以規范,對深度偽造技術帶來的“換臉”“換聲”等問題予以回應,確保新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更好為人類發展服務。
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認真做好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工作。一是加強對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闡釋和宣傳,確保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論研究的正確政治方向。二是總結民法典編纂的立法經驗,通過立法引導,豐富我國民法理論。在配套民事立法工作中,繼續圍繞“三個特色”,修改完善單行法。三是高度關注民法典實施情況,及時總結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成功實踐,不斷充實、豐富、完善我國民法理論,為民法典的實施提供重要理論支撐。
(劉俊臣,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此文系作者在人民日報理論部7月5日組織召開的“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專家研討會”上的發言)
(來源:人民日報理論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