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綺敏 裴廣江 趙 成
2021年05月19日20:1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摘要:以“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系列《和音》評論,堅持守正創新,以立為主、立破並舉,聚焦同一主題。正面論述暗含深意,回應熱點有理有利有節,體現了道義感召力、理據穿透力、話語感染力。在論述中充分注重情與理的有機結合,以具體的人和事、真情實感表達觀點,借外嘴發聲,增強說理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在潤物無聲的情感共鳴中,讓文章觀點直抵人心。
關鍵詞:《和音》 輿論引導 國際輿論斗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內外輿論形勢復雜多變。個別國家一些政客、媒體等將疫情政治化,借助話語霸權大肆對中國潑臟水,甚至煽動種族歧視,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的任務空前艱巨。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按照人民日報編委會要求,在庹震同志、方江山同志等社領導的指導下,時任國際部主任趙嘉鳴同志組織以國際評論編輯室為主的國際部精銳力量,經過精心策劃,從2月4日至7月21日,推出以“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系列 《和音》評論52篇,18位撰寫者歷經文思的“艱苦跋涉”,詮釋了思想和精神,寫出了規模和聲勢,創造了人民日報國際評論的新紀錄。
系列《和音》評論篇篇全網置頂,國內各平台閱讀量超過1.5億次,被翻譯成11種語言,在33個國家的91家媒體落地658次。庹震同志指出,這組評論下了功夫,產生了良好反響,在關鍵時刻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方江山同志指出,“和音”密集響起,發出了團結合作暖人之聲。
守正創新,新欄目創出新品牌
《和音》的格與形,都有不同尋常定位。
《和音》欄目2019年11月問世,是方江山同志率先創意命名,並經報社編委會領導同意而推出的重要國際評論新品牌。根據趙嘉鳴同志建議,我們請美編制作刊頭時,特意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標識的主體紅色,作為“和音”二字的顏色。
《和音》一詞意涵豐厚,植根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概念,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智慧源泉和思想坐標。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
《和音》欄目的誕生恰逢其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各國人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願望強烈。中國在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同時,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備受關注,國際社會更加希望聽到中國聲音。
《和音》欄目以宣傳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任務,展示中國立場、國際視野、深邃思想、新銳話語,迅速成長為輿論場上新的風向標。首篇《和音》評論《迎五洲客 計天下利》發表於2019年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當天。
在抗擊疫情的輿論場上,《和音》評論屢屢開國內外輿論場之先聲,率先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進行評議、解讀,在標題中最先亮出“生命至上”觀點。比如,1月31日晚中國政府派包機從國外撤回因疫情滯留的公民,2月1日見報的《和音》以《生命至上,大國擔當》為題,指出“生命至上,人類命運休戚與共。中國政府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決策施策,所採取措施既是保護中國人民,也是保護世界人民”。此后,《和音》還率先從國際人道主義、人類文明平等多角度展開論述,主動有效設置議程。
“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著重宣傳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唱響人類命運與共主旋律,聚焦國際社會支持中國的正義之聲、正義之舉,展現中國既為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盡責的大國擔當,發揮了鼓舞士氣、堅定信心的重要作用。
系列評論堅持守正創新,以立為主、立破並舉,聚焦同一主題,立足於把中國立場說透、把中國觀點說足、把中國做好的事情說夠,堅決佔據道義高地,基於普遍性的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擺事實講道理,有針對性地開展國際輿論斗爭,發揮了引導國內輿論、影響國際輿論的重要作用。
回應熱點,正面論述亦見鋒芒
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現象依然存在,國際輿論斗爭的首要任務是固本培元,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闡述好中國立場,佔領道義高地。在此基礎上,逐步做到有攻有守,特殊情況下還要以攻代守,以促最終形成於我有利的輿論格局。輿論斗爭的藝術在於,“斗”中有“和”,“和”中有“斗”,“斗”是手段,“和”是目的,要以“斗”促“和”。
《和音》含“和諧之音”“和平之音”之意,重在宣示中國立場、解讀中方觀點,但也擔負澄清雜音、批駁噪音的任務。“抗擊疫情離不開命運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正面論述暗含深意,回應熱點有理有利有節,很好地體現了這種辯証思維。
2月4日刊發的《正是共擔風雨時》是該系列首篇評論,也是總起。既闡述病毒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盡快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世界的共同目標,團結向善是主流,也指出偏見歧視、亂貼標簽、刻意歪曲是不義之舉。此后諸篇次第論述,如《團結合作勢在必行》肯定世界衛生組織權威建議,同時體現對部分國家採取不必要的過激措施的批評﹔《必能為世界經濟共同發展作出新貢獻》正面闡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也回應西方唱衰論調等。這些文章論述有條不紊、柔中帶剛,彰顯邏輯力量。
《和音》的戰斗力體現在道義感召力、理據穿透力、話語感染力。
當西方一些媒體以狹隘的人權觀看待中國的疫情防控舉措時,該欄目3月16日以《珍重生命,贏得世界信賴》為題刊文指出:“當期頤之年的老人得以治愈,當幾個月大的嬰兒戰勝病魔,當使用體外膜肺氧合機支撐生命長達21天的患者被從死亡線上拽回……世界上任何肯於尊重事實的人,都會承認中國已經竭盡全力踐行對人權的尊重。”
當西方一些國家惡意抹黑和詆毀中國向各國無私援助抗疫物資善舉時,該欄目4月7日以《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值得加倍珍視》為題刊文,充分挖掘和呈現中國援助行動蘊含的人本精神和天下情懷,進而升華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內含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既是重要的理念創新,也是對西方詆毀的正面回應。文章指出:“絕不在朋友落難時袖手旁觀,絕不在伸出援手時夾雜私利,這就是中國之義……歪曲中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救援,抹黑中國善舉,完全就是對人道主義精神的玷污。”
見人見事,情理交融直抵人心
情理交融,能讓“情”更好地為“理”服務,使“理”的說服力更強。系列《和音》在論述中充分注重情與理的有機結合,以具體的人和事、真情實感作為載體來表達觀點,在潤物無聲的情感共鳴中,讓文章觀點直抵人心。
在講到各國聲援中國抗疫行動時,提及德國中學生齊唱《讓世界充滿愛》、日本友好人士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非洲最大銀行上萬員工“穿紅衣,挺中國”、阿聯酋迪拜塔等建筑點亮“中國紅”等最新鮮活故事,凸顯中國為人類而戰感動了世界。
“護目鏡遮不住的堅毅專注眼神,口罩勒出深深壓痕的臉龐,社區內外忙碌的身影,城市中不分晝夜奔忙的志願者……一個個感人瞬間彰顯震撼之力,被歷史銘記。中華民族在經受考驗時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中國,也鼓舞著世界。”3月5日刊登的《凝聚共同戰斗的精神力量》開篇以具象的描述,展現中國精神鼓舞士氣的強大力量。
文字的魅力體現在情感的共鳴,也體現在信心與力量的凝聚。3月21日刊發的《大道不孤 人類必勝》一文寫道:“當博施濟眾成為各國共同選擇,當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道義主導人心,人類戰勝病毒的希望之光就會越來越亮。人們當堅信:命運與共,大道不孤﹔堅守道義,人類必勝。”網民留言:“傳遞溫暖,弘揚大義”“越是關鍵時刻,越能看出誰在堅守國際道義高地”。
敘與議的巧妙結合,也讓評論更具感染力和可讀性。4月16日刊發的《特殊時期最寶貴的人權保護》一文寫道:“從強調‘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到舉全國之力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貫穿其中……這是特殊時期最寶貴的人權保護。”這篇評論充分展現了輿論場上的導向作用。網民留言寫道:“我為生在中國感到驕傲,為生在這個時代感到幸福。”“沒有了生命談人權,沒有了健康談人權,都是空談。”
善用外嘴,增強感染力說服力
借外嘴發聲是增強說理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的有效途徑。系列評論大量引用最新的國際人士言論,不僅反映了中國抗擊疫情的突出貢獻所得到的國際贊譽,而且精確呈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引發的國際共鳴。
系列評論引用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的話,“在這場疫情阻擊戰取得勝利之時,歷史銘記的不僅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有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危機的共同擔當”,至今讀來意味深長。文章還呈現外國政要的積極評價,指出“這不僅保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護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世界進步力量都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表達出世界對中國的信心與支持,展示出強大的說服力。
4月9日刊發的《英雄的城市為世界作出重要貢獻》一文有這樣一段論述:“‘武漢街道空無一人,但是每個窗戶后面都有配合應對疫情的市民。中國展現了驚人的集體行動力與合作精神。’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動情地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很強烈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願意為抗擊疫情作出貢獻。”這是通過到中國實地考察的世衛組織官員的話,描述中國抗疫故事,有溫度、有態度,引入評論之中更加可讀可信。
廣泛引用各界知名人士、專業人士的積極評價,更能增強文章感染力,營造於我有利的輿論環境。中國向意大利提供醫療物資援助,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感嘆:“你們的捐贈發出了團結和友誼的信號,我們不能忘記。我期待大家更加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命運與共。”關於中國及時關閉離漢通道,美國《科學》雜志在線發表的美國、英國和中國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武漢出行禁令將其他城市的疫情暴發時間平均推遲2.91天,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的總病例數減少96%……權威人士與權威雜志的論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系列評論還引用了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時任世貿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法國前總理拉法蘭等數十位外國政要、知名專家的話,以及眾多外國民眾、網友的話,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使文章便於在國外落地傳播。
這組創紀錄的52篇系列評論,從選題設計、材料選擇、立意挖掘、行文表述等方方面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也是一次值得總結的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和運用好傳播規律,言中國主張,融世界心聲,佔牢國際道義制高點,需要持之以恆努力奮斗,特別是需要不懈鍛造出經得起任何關鍵時刻考驗的本領和擔當。
(作者吳綺敏系人民日報社國際部副主任、高級編輯,裴廣江系國際部國際評論編輯室主編、主任編輯,趙成系國際部國際評論編輯室主任編輯)
【原文刊發於《新聞戰線》2020年11月(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