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發揚載人航天精神 奮力創造新的輝煌

本報記者  余建斌

2021年09月22日09: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們注重傳承優良傳統,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彰顯了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了強大精神力量。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的講話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准確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后續任務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國高度”,同時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培育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如今,載人航天精神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奏響著新時代的華美樂章。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龐大、系統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嚴和風險挑戰最大的重點工程

1992年,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了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大決策。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此起步遠航: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浩瀚太空,開始譜寫中華民族飛天夢想的嶄新篇章。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飛向太空,在人類“走出地球搖籃”的漫漫征途中刻下屬於中國人的數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終於成真。在載人航天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續奮斗,推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創造讓世人贊嘆的一個個新紀錄。

一次次中國飛天的步伐,留下的是民族永恆的記憶——中國人來到了太空,而且有信心、有能力飛得更高更遠。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獨立自主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為空間站建設打下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龐大、系統最復雜、技術難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嚴和風險挑戰最大的重點工程。中國載人航天起步就瞄准世界先進水平,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如果按照別人的老路走,我們將永遠落后於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實施以來,創造了成功率100%的優異成績。“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成功”“成功不等於成熟、一次成功不等於次次成功”“下次任務永遠不會是上次任務的簡單重復”……這些朴實的話語,道盡了載人航天事業輝煌背后的艱辛和努力。

“每一次對太空的叩問,都是下一次探索的開始。”廣大航天工作者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滿懷激情,無私奉獻著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

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偉業鑄就精神,精神造就偉業。載人航天事業發展至今,沒有特別的夢想、特別的精神,不可能創造特別的業績。

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中科院院士包為民說,載人航天事業取得如此歷史性成就,離不開這種精神力量的推動。

“特別能吃苦”詮釋了航天人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浩瀚太空令人神往,但是它對人類的要求極為苛刻。在攀登“天梯”的訓練中,中國航天員們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極限發起挑戰。低壓缺氧耐力檢查,相當於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航天員冒著氮氣在血管中形成氣泡甚至氣栓的危險,忍受頭暈惡心甚至休克的反應,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形容:“沒有異於常人的堅韌,很難熬過來。”在超重耐力訓練中,航天員要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裡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往往面部肌肉變形,呼吸異常困難,但手邊請求暫停的紅色按鈕,20年來從沒有人按過。在以航天員為代表的航天人心中,祖國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們始終以報效祖國、成就航天事業為最高榮譽,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鑄就輝煌、創造奇跡,離不開航天人的艱苦奮斗。

“特別能戰斗”詮釋了航天人獨立自主、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在工程論証、立項時,就大膽提出技術大跨越思路,跨過國外從單艙到多艙的40年歷程,直接研制國際上第三代飛船,拿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三艙方案”。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自豪地說:“中國航天火箭上、飛船上的發動機,全是我們自己的。這是逼出來的自力更生。”

“特別能攻關”詮釋了航天人攻堅克難、勇於登攀的品格作風。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形成了12種不同類型的火箭,能滿足發射不同軌道、不同重量衛星的要求,具備了發射載人飛船的能力和技術物質基礎。為支撐載人航天事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科技人員又重點突破了高可靠性、逃逸系統、冗余技術等3道難關。為保証長征二號F火箭具備高可靠性,科技人員採用了55項新技術,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研制了堪稱世界級課題的火箭故障檢測診斷系統,確保中國航天員安全進入太空。正是發揚不畏艱險、特別能攻關的精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科技人員抓住一切機會提高火箭可靠性,最終完成了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特別能奉獻”詮釋了航天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一人飛天凝結萬人心血。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包括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航天員、火箭、飛船等各大系統在內,每次載人飛行,有超過10萬名技術人員用齒輪咬合般的團結協作托舉起英雄飛天。從幾十年如一日刻苦訓練、等待飛天的航天員,到甘做隱姓埋名人的廣大一線航天人,他們的堅守與飛天的輝煌一起,構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厚重的一頁。

經過幾代航天人奮斗拼搏凝聚而成的載人航天精神,不僅是托起飛天夢的精神之翼,更是全體中國人民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

在新時代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對於加快建設航天強國、鑄造中國航天新的輝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年,“兩彈一星”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見証了我國從航天大國不斷向航天強國邁進。

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托舉著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飛沖天。中國空間站在太空搭起了第一塊“積木”。

載人航天精神,正是助推神箭和神舟的強大力量。輝煌沒有終點,隨著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行的開始,中國航天事業又到達了一個新的起點。載人航天精神已成為激勵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精神密碼。

曾3次飛向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說:“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每一次成功和進步,都離不開載人航天精神的引領,我們要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火箭人”這樣感悟:載人航天精神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和升華,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擴展。載人航天精神貴在“特別”,也難在“特別”。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落實在行動上,就是要有高質量的精神狀態、高質量的工作標准、高質量的工作作風、高質量的工作成效。在新時代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對於加快建設航天強國、鑄造中國航天新的輝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與精神鑄造同樣重要的,是精神的傳承。今天的中國航天人,3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佔80%,在世界同行中尤顯青春洋溢。年輕一代的中國航天人,以載人航天精神為動力源泉,正在為實現中國載人航天新的突破積蓄強大力量,不斷譜寫航天事業壯麗篇章,不斷攀登科技新高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9日 06 版)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