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平
2024年10月28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
歷史唯物主義在不斷開放的研究領域,包括哲學變革、政治反思、經濟批判等多維研究中,開辟出變革舊世界的新實踐哲學,並具有現實化的生命力和自証方式。我們須從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整體性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地位,勾勒出歷史唯物主義超越觀念性哲學的理性桎梏,以對話與批判資本主義世界,展現出強大的現實化生命力。
哲學變革向度的現實化意蘊
眾所周知,馬克思恩格斯於1845年前后完成自己的哲學革命。這場哲學革命最重要的理論意義在於,瓦解以思辨哲學為根基的傳統形而上學,確立以實踐或感性活動為根基的理論,完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現實化論証。《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開篇就以唯物主義作為討論議題,框定歷史唯物主義的現實化走向,批判費爾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同時,《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又強調,“現實的個人”是“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個人,而絕不是任何偶然的個人”,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這意味著,歷史唯物主義不同於其他的哲學形態,第一次確立起以實踐改變世界為內容的考察結構。這種考察結構更多地側重生產力與交往方式、分工與私有制、自然與歷史等現實化運動,進而重新梳理所有制變遷史、工業史與商業史、資本文明史及人類解放史等內容,意在為新社會的人類解放提供哲學說明與實踐指向。
馬克思恩格斯在破解古典經濟學中私有財產合理性的舊世界觀的同時,深度瓦解了理性驅動世界的舊形而上學,並通過這種哲學變革向度的現實化,激活了對資本時代的新批判想象。即以歷史性的實踐范式對話資本時代,提出超越資本與建立新世界的新主張。從“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的矛盾關系反思,到“生產力與交往方式”的矛盾關系確立,再轉換至現代“雇佣勞動和資本”的矛盾關系批判,這些矛盾關系的研究演進恰恰証實,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考察結構具有高度的現實化規定。這種規定至少蘊含三重意蘊:一是從人類發展敘事來談,人類文明史是現實個人的活動史,這是以市民社會為基礎的活動史,包括社會關系與人的雙重生產,它們構成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部內容。在此基礎上,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矛盾關系塑造出歷史延續的所有制變遷史。二是就人類生產敘事來講,人類文明史不是理性精神運動的“理論陰影”,而是人類通過各種生產交往活動而建構起的工業史與商業史。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若沒有現代工業和商業,哪裡有自然科學。工業表現為生產力的歷史推進,商業暗指著交往方式的社會展開,兩者共同促成資本文明史的生產性建構。三是就資本歷史敘事而言,歷史唯物主義在人類發展敘事與生產敘事的雙重圖景中,精准預判出資本主義的發展敘事及其歷史命運:在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批判的同時,指向以人類自由解放為內容的共產主義解放史。簡言之,歷史唯物主義的現實化意蘊在於,以宏大敘事揭示出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對資本發展史的批判反思,以導向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
政治反思向度的現實化指向
恩格斯認為,德國政治是一個荊棘叢生的領域,思想家們主要集中對宗教及其生活加以批判。盡管如此,歷史唯物主義若要具有現實化效應,必須對話“資本的狡計”的政治領域。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各種政治革命狀況,廣泛涉及農民起義、資產階級聯合斗爭、各階層社會變革與無產階級暴力反抗等研究,以剖析資本主義政治結構背后的利益矛盾關系。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系列評論文章)《法蘭西內戰》等政論性文本中,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包括德國、法國與美國等政治版本進行研究,分析研判社會各個階層的經濟利益關系,批判階級斗爭背后的利益矛盾關系……這些討論充分彰顯出歷史唯物主義在剖析政治利益關系中的現實化指向。
在這些政治評論中,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復雜的社會矛盾與尖銳的階級對峙,科學把握如下事實:各個階級階層的利益問題及其政治動向,如何導致政治運動與社會變革﹔在錯綜復雜的社會革命中,政治運動是如何嚴格從屬於現代資本運動的﹔現代政治革命的社會訴求,如何歸結為資本文明的自我建構,等等。具體而言,政治反思向度的現實化指向聚焦著三大內容——它們支撐起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利益動因,以變革傳統制度格柵的政治動力,實現資本統治社會的政治訴求。進言之,資產階級政治革命使歷史唯物主義具有反思與批判現代政治的現實化指向。如,一是利益斗爭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動因。當時歐洲政治斗爭的實質應歸結為維護資產階級的核心利益——爭取自我權益與政治利益成為整個資產階級政治革命的核心要務。無論是法蘭西階級斗爭,還是路易·波拿巴的革命,抑或是其他的各種政治斗爭等,都體現出資本利益的實現與維護問題,以防止其他階級覬覦。資本利益關系主導著政治運動與社會變革,是資本主義的政治革命動因,而這種政治革命緣起且成型於波瀾壯闊的階級斗爭。二是階級斗爭是資產階級確立其統治的政治動力。資本以階級革命形式整合各個社會階層,使得資本主義的政治結構能夠取代與消解傳統世界的政治格柵。這體現為,資產階級在利用一切革命方式摧毀舊國家機器的同時,還要鎮壓包括農民階層、手工業者階層在內的無產階級反抗,使政治運動嚴格從屬於現代資本運動。資本主義的政治革命過程,聚焦了全部的階級斗爭場景:盡管有不同的政治版本,但都彰顯出資本支配政治運動及其階級斗爭走向。如,作為舊封建形態的德國,體現於新興資本家與舊貴族聯合起來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以聯合形式期冀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治模式﹔作為新政治形態的法國,展示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聯合與分歧之間的階級斗爭關系,獲得與本階級利益相符合的政治結構。三是圍繞物質利益的階級斗爭體現出資本建立統治結構的政治訴求。如,法國大革命的多次政治運動,凸顯出資本力量如何在社會變革中塑造新政治形式——資本通過各種政治革命運動顛覆傳統世界,實現服務自己統治的政治訴求,如政府制度、議會制度、意識形態制度與文化制度,等等。
經濟批判向度的現實化超越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各種政治批判,指明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及其意識形態系統,是由資本主導下的社會實踐所形成的。政治運動依附於資本矛盾的內在塑造,故亟須超越政治運作的意識形態幻覺,直接面向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原則性批判,使得歷史唯物主義具有現實化的超越性特質。
如果說,哲學變革的現實化是歷史唯物主義對市民社會的哲學批判,政治批判的現實化是歷史唯物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批判。那麼,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現實化則指向對資本主義現代生產制度的經濟批判。歷史上有很多思想家以經濟術語批判過現代資本。蒲魯東明確以經濟哲學的方式反思現代資本問題,但也只是倫理主義形式批判,期冀以“系列辯証法”消解矛盾,這無疑是經濟浪漫主義批判。盡管有“所有權就是盜竊”的激進批判,但這種私有制普遍化主張不可能提供走向新世界的可靠途徑。
歷史唯物主義面向經濟事實的同時,還追問這些事實背后的社會運行機制問題。以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手稿研究為例,它們賦予歷史唯物主義現實化的超越性特質。一是《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研究聚焦資本主義內在矛盾,使得歷史唯物主義能夠現實化為批判世界的理論武器,也使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邏輯具有變革現實的新世界觀指向。二是《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研究使得歷史唯物主義更有批判力。它們重新對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規律展開討論,以破解西方經濟學的“私有制合理”的獨斷論,給出消滅資本的關鍵路徑,使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邏輯具有資本批判的現實內容。三是《資本論》及其手稿的研究使得歷史唯物主義更具未來化。這種未來化體現於,消滅資本的基礎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使得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邏輯具有超越現實的未來旨趣。
總之,馬克思與其他思想家不同的地方在於,馬克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外在化,從而具有高度的現實化意蘊——就馬克思恩格斯思考的縱深幅度而言,歷史唯物主義的現實化是以哲學變革、政治反思與經濟批判等方式,對現代世界加以現實化批判,最終指向人類解放之現實化歸宿。
(作者:周露平,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