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積極推動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黃學龍

2024年11月01日08:2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積極推動長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專家視點】

長江萬古奔流,文化點亮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要積極推動長江文化系統性保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著力推動長江文化的系統性保護。據統計,長江沿線省份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7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320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2座、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52項、世界遺產20多項。這些文化遺產是長江文化的物質載體與活化樣態,承載著燦爛的中華文明,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財富。

應始終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善用法治手段,理順體制機制,動員各方參與,著力推動長江沿線文物古跡、名城名鎮、歷史街區、傳統村落、文化景觀、非遺民俗等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切實擔負好保護長江文化遺產的歷史責任、神聖使命。

大力推動長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文化根脈越深厚,文化自信越堅定。創造性轉化長江文化的豐厚遺產,是高揚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必然要求。長江文化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藝術創造、教化倫理和人文精神,稻作技術、天文歷法、茶葉栽培、絲綢織錦等享譽世界的偉大發明是長江文化在人類文明星空中的顯著標識。

應深入挖掘和闡釋長江文化的深厚內涵、精神內核、當代價值、鮮明特色和多元形態﹔激活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善於創新的文化基因,以“人文經濟學”統籌推動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利用“互聯網+”、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光大長江文化,賦能文化創意產業、文旅深度融合和鄉村全面振興等,把豐厚文化資源轉化為豐碩發展成果﹔推出長江題材文藝精品,用長江文化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浸潤人們的精神世界﹔加強大河流域文明對話,對外講好長江故事,在讓世界了解長江、推動長江走向世界中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

奮力推動長江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長江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一江相連、人文相親,羌藏、滇黔、巴蜀、荊楚、湖湘、贛皖、吳越等歷經千百年融合交流又各具特色的文化,貫通長江上中下游,長江既是經濟帶也是文化帶。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是創新性發展長江文化的重要典范。2021年,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上海、江蘇、西藏等13個沿江省區市盤點資源家底、實施重點項目、舉辦主題活動,建成開放一批國家和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比如,湖北建設長江博物館、南水北調博物館、屈原文化公園等多個標志性項目﹔重慶舉辦長江文明論壇等。長江文化在貼近生活、走進日常的“煙火氣”中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應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牽引,統籌山水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串聯沿線重要遺址遺跡,加強考古發掘、研究闡釋,創新性呈現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讓觀眾看得懂、有興趣、受啟迪,著力營造長江文化厚重的“歷史感”、流動的“現實感”和蓬勃的“未來感”,讓雄奇秀麗的錦繡山河與傳承千年的長江文化相映生輝,共同繪就生機勃勃的新時代“千裡江山圖”。

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對我們今天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在系統性保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長江千年文脈,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和現實創造力。

(作者:黃學龍,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員)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