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
2024年12月02日09:4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這是黨和國家對於教師成長的新要求新期待。面對教育發展變革的大趨勢,為師者,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不斷加強學習和磨練,提升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做新時代德才兼備的“大先生”。
一是涵養高尚師德。“大先生”之“大”,大在品德。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道德性實踐,“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師者,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需明心明德育人。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最基礎的素質要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師行為凝聚著思想、智慧、學識、能力、情懷、價值觀,展示著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風格和教學境界,是教師內心世界的外顯生命表征。教師行為是達成師生溝通和理解的重要媒介,直接影響學生的人格形成和個性發展。教師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德行養成具有道德責任。學生具有自然的“向師性”,在學生看來,好的教師,就是智慧的化身、動力的源泉、成功的象征,是可資仿效的典范。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教師的言行舉止時刻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教師德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是一種向往。教師的人格、德性、品行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以德立己,以身立教,美其德,慎其行,這是教育工作者的必要條件。
德行內涵深邃而寬廣,真誠、善良、真愛是德行的基本元素。教師要真誠對待教育教學工作,真誠對待學生,否則,教育就是虛偽的。教師應把真切的知識、真實的信息、真誠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切不可以虛妄的認知來美化自己、樹立所謂“高大”的形象。教師要有善良的心、善良的靈魂,有明確的做事原則和是非判斷標准,在優劣、美丑、善惡等問題上涇渭分明。教師要有真愛,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意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個性化特征,盡可能滿足其合理性發展需求。
二是提升專業素養。“大先生”之“大”,大在“學問”。學高為師,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立身,非學無以示范。好的教師,肯定是一個完整的榜樣個體,既有高尚品德,又有廣博的學識。教師職業代表著一門科學一門技術,具有一種被人尊重且受到尊重的學問,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建樹是必然的,這就需要學習和研究,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一個人工作的底氣和亮色來源於持之以恆地學習和思考。數字化時代,科學知識轉化更新的速度加快,學生的成長需求多樣而超前,學生打開手機或電腦就可以搜索答案。從知識“量”的方面,教師的優勢面臨大的挑戰。破解這種局面,需要教師統籌推進知識的“量”和“質”。 同時,教師需要改變知識素養和綜合能力發展的戰略方向,更新學科知識,緊跟學科發展,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學、科研,創新教學模式方法。努力改善知識掌握的結構和質量,加強對於知識的前沿性、關聯性、深刻性和系統性的認識和解讀,突出知識的整體把握、融會貫通和靈活應用。從知識的數量取勝優勢轉向知識的質量制勝優勢。
教學是在幫助學生完成學業,也是在造就未來的學者。要造就學者,教師不能滿足於經驗型的教書匠角色,應該努力成為科研型教育專家,實現從“經驗型”向“科研型”的升華。既“專研”學問,也“鑽研”學生,創造一個與學生的尊嚴和需要相契合的教育語境,既能給學生以靜態的知識和格式化的技巧,讓學生聽懂、弄明白知識點,解決學生“知其然”的問題,更能啟發學生質疑與批判,開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引導學生新的創造和發現,拓展學生的探索視野和境界,解決學生“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教師擔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卓越人才的使命,必須站在高位經受挑戰,更新教育觀念,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融合優秀的教育實踐經驗,密切關注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如教學模式和技術手段、學生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學校治理和校園文化等,保持教學、育人、研究的統一性、相互促進性、相互補充性。自覺構建師生知識更新和動能轉換系統,不斷實現知識層次的遞進和發現能力的跨越,實現對於人才培養概念和方式的突破。現代教學應該以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和靜態的描述性知識為基點,不斷認識和運用新技術條件下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吸收前沿性信息和研究成果,進行知識的重組和再創造,對教學內容及所依賴的知識背景進行批判性反思和深度解讀,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進程中教學對於現代化人才的培養需求。古人雲:教而不研則淺。教師要有“不研則退”的危機感,時刻保持探索、求變的激情和斗志,注重學習力的培養,磨練理性、實証、分析、開放、合作、探究、誠信等的科研品質,涵養新時代教師的科學精神。
三是升華教育愛心。“大先生”之大,大在“仁愛”。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全部真諦,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家的特性乃在於愛人,不愛他人,就談不上是教育家,也談不上“大先生”。教師既是經師,也是人師,更是大愛無疆的仁師,是德者、智者、仁者之化身。教師的愛是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是教師傾向於學生並願意為之付出的情感態度,這種愛是純粹的、理性的、面向未來的,沒有任何功利性,是慷慨無私的奉獻。愛心讓教師照亮教育的每個角落,發現被忽視的學生,守護教育的純真與質朴,讓人克服生命中的狹隘與偏頗,建構出生命的厚度。
好的教育是關注受教育者心靈的教育。教育過程不同於一般性產品生產過程,教育的對象是有獨立思想、個性特征、各具感情活動的能動個體,教育活動除了物質性投入外,更需要精神的投入,尤其情感的滲透。情感是教學效果產生的催化劑,是一種能滲透到靈魂深處的熱能,使人愉快,給人溫暖。當教師向學生傾注愛的時候,與學生平等交往的時候,教師的愛會成為學生強大的心理力量。學生的生命狀態、生命潛能、生命寬度通過復雜的生命表象表達出來,教師的愛心應當建立在對學生生命理解的基礎上,真切地關心學生的生命狀態,細心地洞察學生的生命潛能,積極地拓展學生的生命空間,為學生的生命豐盈創造性地工作。教師需要主動而巧妙地深入學生生活,盡可能多地收集學生的信息,如:學業狀況、活動狀況、興趣特長、情緒情感、家庭情況等,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去探究、詮釋和把握這些信息背后的本質。學生是受教育者,是需要用心服務的對象。對於學生的教育管理要突出表現為服務特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受教育的權利,尊重學生的“另類”想法,包容學生的“奇特”行為,體會學生的“異味”語言,充分體現教育的公平和正義,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維護學生的尊嚴和自信,以教師的非權力影響力樹立教師的品牌形象。平等地對待學生是教師應有的品格,教師要有能“彎下腰”來和學生輕鬆交流的平常心,努力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形成的多模態話語,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學習動機和成長需求。一個充滿愛心的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效應是當前的,更是長遠的。相信教育的力量,專注於學生的成長,能動地將教育活動升華為人文關懷行動,真誠地關愛學生,教育才是真切的、有溫度的。
四是強化責任擔當。“大先生”之大,大在“責任”。教師承載著一個孩子的未來和希望,承載著家庭、社會對人才成長的期待,承載著傳承和推進人類文明的歷史重任,承擔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一舉一動所表現出的責任心,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影響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關系著教育的成敗。沒有責任心,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一個隨性的決定很有可能埋沒一個很有發展潛質的學生,一句不經意的話很有可能模糊一個學生對事物的理性判斷,一個不在意的舉動很有可能動搖學生正常的行為習慣。教師角色是豐富的,擔負的責任也是多維的。作為教育者,擔負著培養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應該對國家和民族負責﹔作為研究者,擔負著信息重構和技術創新的學術使命,應該對科學負責﹔作為職業者,擔負著維護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良好關系的職責,應該對事業負責﹔作為職場人,擔負著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與社會同頻共振的公民職責,應該對自己負責。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教師最核心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一是專心致志教好書,讓學生長知識長智慧﹔二是輔導心理成長,讓學生有健康的身心﹔三是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快樂自在。培養學生順利地成長成才,是教師應該時刻牢記的責任目標。
責任心是教師形象的支撐,是教師素質的評判,是教師強大起來的核心力量。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教師,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情感,堅定理想信念,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堅守自己的職業選擇,呵護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忠誠於自己所在的學校,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不怕困難,奮勇攀登。自律自強,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公德、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准則,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堅決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自覺捍衛教師職業尊嚴,形象得體,言行雅正。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沒有好的教師,就沒有好的教育,好老師是教師職業標准和更高價值期許的集中體現。教師強則教育強,教育強則國家強。廣大教師要不負時代的重托,堅守初心,懷抱夢想,強化修煉,自覺追求教育家精神,做品行之師,做學問之師,做仁愛之師,做擔當之師,持之以恆塑造有血有肉有力量的新時代教師,努力成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大先生”。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