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2024年12月20日08:44 來源:學習時報
2024年,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世界政治變亂交織,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性挑戰進一步顯現。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積極發揮負責任的大國作用,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致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的同時,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樹立了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的大國形象。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連續性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中國外交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展現制度優勢,接續奮斗,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維護世界的和平發展穩定,帶動了世界共同進步。
2024年世界政治版圖大范圍重組,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多億人口經歷了不同形式的大選,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孤立主義外交抬頭。中國既是發展中國家又是全球性大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變局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外交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連續性。習近平主席出訪歐洲、中亞、俄羅斯和拉美,運籌全球“中間地帶”,充分發揮了元首外交的領航定向作用。從2023年12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到2024年6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從2023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2024年12月第四次“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從2024年5月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到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從2024年7月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到2024年10月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從2024年11月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到參加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中國外交立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扎根“全球南方”,堅持獨立自主的政治底色,承擔發展振興的歷史使命,展現出高度連續性和穩定性。
中國外交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底線。面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構筑“小院高牆”對中國企業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國進行了堅決回擊。繼2020年制定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和《出口管制法》、2021年出台的反外國制裁法等后,2024年12月中國商務部發布關於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嚴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這些反擊措施備受國際矚目。中國長期保持外交政策的連續性,講原則、守底線,不屈服於任何形式的壓力,明確界定國家的核心利益和安全關切,不容任何形式的侵犯。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中國以自身的“正道”增強國際關系的確定性,以政策的穩定推動構筑長期的國際信任和合作。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先進性
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面對地緣政治緊張加劇、地區沖突升級,中國外交堅持守正創新,拒絕封閉和對抗的老路,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積極塑造新型國際關系。
2024年,中國外交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營造有利國際環境。在大國關系方面,有效地維護了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繼舊金山會晤后中美元首時隔一年后在利馬再次舉行會晤,探索兩個大國的正確相處之道,就中美關系指導原則達成7點共識,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保持溝通、防止沖突、恪守《聯合國憲章》、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負責任管控雙邊關系中的競爭因素。在兩位元首的共同推動下,在美國大選之年保持了雙邊關系的總體穩定,中美對話和合作重回正軌,雙方恢復和新建了20多個溝通機制,在外交、安全、經貿、財政、金融、軍隊、禁毒、執法、農業、氣候變化、人文等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中俄戰略互信和互利合作繼續深化,建交75年來,雙邊關系歷經風雨,歷久彌堅,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樹立了大國、鄰國相互尊重、坦誠相待、和睦相處、互利共贏的典范。推進落實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經貿合作持續增長,共同辦好“中俄文化年”,密切地方合作,持續拉緊民心紐帶,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更加緊密。中歐高層往來和戰略溝通更加密切,習近平主席2024年首次出訪安排在歐洲方向,傳承友誼、增進互信、提振信心、開辟未來,推動中歐合作再出發。圍繞電動汽車進口關稅等問題,中歐堅持協商對話,管控分歧,為雙方乃至全球的綠色轉型注入了動力。在周邊外交領域,中國堅持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增進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實質性結束,雙方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和網絡賭博、促進智慧農業發展、推動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數字生態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等領域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國積極拓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推動“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非盟成為二十國集團正式成員,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國加入金磚大家庭。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召開,非洲53個同我建交國領導人全部出席,從“十大合作計劃”到“八大行動”再到“九項工程”,中非互利合作持續提質升級,成為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和平性
中國既是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全球性大國。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永恆基因。中國外交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始終展現出文明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外交堅持胸懷天下,倡導建設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中國外交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主張世界各國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共同捍衛普遍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共同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同各國攜手推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一年來,中國全面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堅持公平公正,建設性參與解決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面對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延宕,中國積極呼吁停火止戰,勸和促談。5月23日,中國和巴西共同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六點共識”,呼吁有關各方遵守局勢降溫“三原則”,即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強調對話談判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局勢降溫緩和。“六點共識”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得到來自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回應。從2023年3月斡旋沙特與伊朗“握手言和”之后,到2024年7月巴勒斯坦14個派別首次齊聚北京和解對話並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巴勒斯坦內部各派實現歷史性和解。中國秉持公道正義,積極勸和促談,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
中國外交堅持合作共贏,積極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堅定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全球產供鏈的穩定暢通。中國倡導將發展始終置於國際議程中心位置,錨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發展合作模式,拓展發展伙伴網絡,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大全球發展合作的投入,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目前,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2024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在新設立7000億元人民幣融資窗口、絲路基金新增資金800億元人民幣基礎上,進一步建設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以綠色絲綢之路引領,為數字絲綢之路賦能。在世界各地,一批能源、交通、基建項目相繼落地,秘魯的錢凱港、巴西的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以及一大批“小而美”惠民生項目,正在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新的靚麗名片。與此同時,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27個城市,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向國內輸送天然氣超5000億立方米,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証。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主動性
在2023年12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進入一個可以更有作為的新階段。2024年,中國外交銳意進取、奮發有為,主動塑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在國際舞台上樹立了自信自立、胸懷天下、開放包容的大國形象。
中國堅持包容互鑒,主動推動擴大人文交流,夯實國際關系的民意基礎。中國倡導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中國成功推動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旨在提升全世界對文明多樣性、文明交流合作重要價值的認識,鼓勵不同文明加強交流互鑒,增進團結。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宣布,為擴大中美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年初以來,一批又一批來自美國的“青年使者”來到中國,在行走中感知中國,和中國青年一同賡續中美民間友誼。中國擴大開放持續促進人員往來成為年度熱點。2024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隨著各方面努力打通堵點,僅上半年就有超500萬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同比增長4倍。國際航線航班有序恢復,中國民航局已批復178家國內外航空公司的每周19327班客貨運航班計劃申請,通航79個境外國家,涉及57個“一帶一路”國家每周10326班。中方還決定擴大免簽國家范圍,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韓國、日本等38個國家試行免簽政策,便利來華開展經貿交流,有力推動了“中國游”持續升溫。
在氣候變化領域,中國堅持做氣候治理的行動派。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克服經濟社會發展的種種困難,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全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1+N”政策體系,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為應對氣候變化,中方始終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及各自能力等原則的重要性,並不斷以自己的方式落實氣候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0多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開展系列援助與交流,支持發展中國家提升能力。2016年以來,中國提供並動員項目資金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有力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在數字治理領域,中國面向未來推動新興領域的全球治理,支持以聯合國為主渠道推進全球數字治理進程,支持聯合國達成“全球數字契約”,落實“在國際安全領域促進和平利用國際合作”聯大決議,保障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平利用科技權利。中國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堅持發展優先、普惠包容、創新驅動、保護數字空間文化多樣性,營造開放、公平、包容數字發展環境,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進全球數字治理。
中國是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外交始終把為世界謀和平、為民族謀復興作為自身的職責使命。截至2024年10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610.5億美元,連續19年保持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地位。2024年1—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6.02萬億元,同比增長5.2%,連續7年保持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也為中國外交增強了信心和底氣。未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繼續緊緊圍繞國家發展的中心任務砥礪奮斗,為民族復興偉業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系外交學院副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