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莎
2024年12月24日08:24 來源:經濟日報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促進二者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有效提升經濟發展韌性、活力的必然之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無論是健全制度,還是技術賦能產業,都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深刻理解實數融合的內涵,找准重點,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二者融合發展走深走實。
把握實數融合的內涵和重點
《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體現了我國產業政策的鮮明導向,反映了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客觀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實體經濟是實數深度融合的主體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推進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實體經濟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數字經濟發展必須依托實體經濟,實數深度融合要以實體經濟為主體和根基。在兩者融合的初期階段,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效果,數字經濟發揮了帶動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但隨著兩者融合過程的演進,實體經濟數字化面臨資金、技術、人才、體制等因素制約。隻有加強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在實數融合中的主體地位和基礎作用,才能適應兩者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取得新的積極進展。
增強實體企業發展數字經濟的主動性。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上,加快推進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正是要使實體企業增強發展數字經濟的主動性、積極性,加快利用數據要素、數字技術等推進轉型,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中實現結構優化升級。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推動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實數深度融合,是幫助實體企業緩解經營壓力,提升創新動力的重要路徑。
更加注重推進產業數字化。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重要著力點。數字產業化主要體現數字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產業數字化主要體現實體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數字產業化可以為產業數字化提供數據資源、數字技術供給,產業數字化可以為數字產業化提供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如果產業數字化發展緩慢,數字產業化就可能脫實向虛,甚至虛擬化發展。近年來,數字產業化發展較快,對產業數字化發揮了明顯帶動作用,但由於產業數字化體量大、任務重,總體進展比較緩慢。在這種情況下,數字產業化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要更加注重促進產業數字化發展,加快擴大實體企業數字化規模和比重,拓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范圍,並反過來為數字產業化提供更大支持,為數據資源、數字技術、數字產業的應用發展提供條件和空間。隻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避免“兩張皮”現象。
加快完善促進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我國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經歷了一個較快的發展階段,取得了良好的產業融合效果,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體制機制問題對融合發展的制約更為突出,實體企業不願融合、不敢融合、融合不深的現象較多,產業數字化存在結構性問題,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比如,服務業數字化進程較快,制造業數字化相對緩慢﹔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較快,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明顯落后﹔消費和銷售端數字化發展較快,生產和物流端數字化尚不能滿足需求﹔等等。這影響了產業數字化的整體效益和可持續性。要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建立健全有利於促進深度融合的制度和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破除制約實體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體制障礙﹔健全數字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促進數據要素、數字技術、數字設施、數字平台、數字人才等應用發展的基礎制度﹔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強化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等政策統籌,形成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協調推進的體制機制。
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涉及諸多內容,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最重要的是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要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創新,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可重點採取以下幾方面舉措。
完善大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帶動機制。中小微企業大多數屬於民營企業、處於傳統實體產業領域,是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體,也是實數深度融合的重點難點,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型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相關體制機制。從中小微企業地位和作用看,其發展關系相關產業運行和經濟增長,對促進就業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從中小微企業發展趨勢看,緩解其困難的根本出路在轉型升級,主要是靠數字化改造,包括數據要素的應用、數字技術的賦能、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持和數字化發展政策的推動。從中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數字化關系看,其在產業鏈供應鏈和實數深度融合中具有內在聯系,數字化轉型較快的大型企業在提升數字化水平過程中,越來越需要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的配合和支持,同時大型企業也能夠通過上下游的縱向關聯和市場化渠道,支持帶動中小微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因此,要重視發揮大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帶動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利用市場機制。
全面發揮體制機制優勢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潮中,數字技術地位十分重要、發展相當迅猛,關鍵核心數字技術影響深遠,是全球科技大國必爭的技術領域。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關鍵核心技術制約數字產業化高度和產業數字化空間,影響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進程。必須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在全球數字經濟激烈競爭中贏得主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聯合攻關,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等,激發科研人員和創新主體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二是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支持政策,引導國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優先採購使用國產數字化技術和設備,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吸引國際先進技術和產業投資,加快推進重要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三是更好發揮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作用。在一些西方國家大力實施產業政策並打壓遏制我國科技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要堅持完善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全面支持數字技術研發創新和產業化發展,加大重點項目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支持體系。
加強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設。促進實數深度融合的制度建設包括諸多方面,核心內容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的基礎制度,加快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一是構建數據確權、交易、開放、流通和監管等基礎性制度,使數據要素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中得到有效利用和優化配置。二是完善數字技術研發應用制度,使數字技術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中擴大發展空間、提升賦能作用。三是健全數字平台開發、運營、監管制度和法律法規,使數字平台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中處理好促創新和反壟斷的關系。四是優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升級制度,使數字基礎設施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中增強支撐功能,推動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五是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使兩者協同推進,實現融合發展,更好在促進實數深度融合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作者系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僑大學特聘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