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政武經

2024年12月26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作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加快建設大量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必須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蕩創新發展的磅礡偉力,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實現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企業第二增長曲線。

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關鍵要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讓企業家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使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原因之一就在於推動了各類企業蓬勃發展,激活了人的創新創造性、激發了企業家精神。在一些重大產業創新中,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華為的5G、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寧德時代的電池、小米的手機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更多富有冒險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的企業家。當前,要增強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續優化尊重企業家價值、保護企業家精神的發展環境。健全預期管理機制,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強勁持久的信號,增強企業家信心。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為創新擔當者撐腰鼓勁,最大限度調動企業和企業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企業家打造放心投資、沉心經營、舒心收獲的沃土。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建立常態化問計問策制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激發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內生動力。企業家應將創新視為不懈追求的事業,堅定創新信念,為創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產品和服務而努力。打造鼓勵企業家創新的社會輿論環境,鼓勵企業走出同質化,堅守差異化,從紅海走向藍海﹔避免盲目多元化,克服內卷,堅守專業化﹔堅守長期主義,不急功近利,實現經營行為趨向長期化﹔抱團出海,不單打獨斗,堅守合作共贏協同化﹔找好風口,慎重判斷,堅守決策科學化。

全面推進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構建“國民共進”良好生態,更大程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貫徹平等保護的理念,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嚴防趨利性執法。通過健全完善權力清單和相應責任清單制度,進一步明確政府權力邊界,尊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一般規律,避免出現政府干預過多和服務不到位的情況。確保企業的自主經營權,簡化優化監管模式,支持企業心無旁騖創新。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切實營造“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支持和保護敢於改革、勇於創新的干部,鼓勵其做好改革創新服務企業的“領頭人”。通過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優勢互補、共生共榮、協同共進,打造多層次、多要素、多鏈條的全方位合作體系,推進供應鏈和產業鏈開放融合、資金鏈和人才鏈協同共進。鼓勵大中小企業建立聯合研發平台和技術聯盟,支持大企業內部創新和“裂變式”創業創新,引導大企業向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要素,實現融通創新。

完善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科研制度,多維度激發全社會創新熱情。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需要充分調動和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數字化和綠色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大引擎,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兩大趨勢。要深化人才培養,沿著數字化、綠色化以及融合化與國際化方向培養急需人才,提高存量人才適應能力。創新是高風險的經濟活動,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要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完善科技人員的績效考核評價體制機制,為科研人員“減負鬆綁”,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營造“實業能致富,創新致大富”的環境,構建充分體現知識和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分配機制,讓事業激勵人才、人才成就事業。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式創新相結合,用好科創資源,融入全球科創網絡,千方百計精准引進頂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壯大耐心資本和堅守長期主義,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創新始於技術,成於資本。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風險投資是實現人才、技術、資本創新要素與創新企業有效融合的重要方式,是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的“助推器”和創新發展的“加速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新質生產力強調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但這類創新活動充滿不確定性、創新投入資金量大、創新回報周期長。為此,要強化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功能,鼓勵長期資本入市。要加快完善股權投資的“募投管退”機制,激發更多風險投資和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積極性,打通金融賦能科技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大力發展包容的風險投資,鼓勵產業龍頭企業縱向延伸投資、大型平台企業集團進行戰略投資。引導耐心資本做“時間的朋友”,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直接股權投資試點范圍。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6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