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暢
2024年12月27日08:20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呈現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最近,浙江杭州臨安太子尖推出了一項“無痕山野”淨山行動,游客在太子尖賞景之余幫助撿拾沿途的垃圾,每一袋帶下山的垃圾都可以兌換一杯咖啡。活動推出以來,不僅參與的游客越來越多,民宿、村鎮志願者等紛紛施行善舉,共同守護和諧美麗的社會大環境。
當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意義重大,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佔據重要位置。
小善舉彰顯“人人有責”的治理理念。在社會治理領域,“群眾主體性”是基本准則、“公共參與性”是核心追求、“行動自主性”是重要條件,共建才能共享並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基層公共事務越發呈現出多面向、強關聯、跨邊界等特征,難以僅僅依靠例行式或常規性的科層管理方式加以應對。這一客觀現狀也決定了,匯聚民智、激發民力才是社會治理的本質要義。進一步而言,理念難以成於朝夕之間,群眾公共參與的素養和能力也非自然可得,而是需要在點滴小事中習得。浙江嘉興桐鄉於2019年率先啟動“三治融合”積分管理工作,對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行為進行細化和量化,並實行積分考評管理。在此基礎上,依托廣泛開展“好人”“最美”誠信模范、星級家庭等評選活動,將公共參與的意識與責任經由家庭或族群傳遞到個體,提升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我效能感,充分激發社會治理潛在活力。
小善舉蘊含“人人盡責”的治理路徑。首先,社會治理不限於社會自治,甚至也不限於對社會領域的治理,它包含了各社會主體協同運行的內涵。協同不僅是社會治理的題中之義,也一直內嵌於國家的政策主張之中。再者,有益經驗隻有固化為行動常態才能持續釋放效能,這便是制度化路徑。浙江台州黃岩村村民於1998年開始自發探索以“三化十二制”為基本框架的鄉村治理制度體系,即村級組織運行規范化、村民自治法治化、村務監督民主化以及與“三化”相配套的十二個操作層面的制度,以制度之治推進鄉村振興。最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方面大展作為。浙江杭州西湖群眾可通過“浙裡辦”等端口登錄西湖碼實現“碼”上呼,選擇“我要報”“我要幫”“助企業”“助基層”反映訴求,提出有關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社區同步組建樓道、網格、社區三級共同在線的“民情微群矩陣”,民意訴求直接傳達給社區干部和社工,實現“微群呼”。
小善舉展現“人人享有”的治理結果。群眾的獲得感始終是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具體地說,獲得感包含客觀獲得和感知成本兩個部分。如果群眾享受到心儀已久的基本公共服務,但在他們的認知中所得服務成本過高且承擔負面壓力與情緒,那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群眾對治理結果不滿意。實現“獲得”與“感”有機統一的關鍵在於用心,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更好為群眾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浙江杭州余杭將外賣小哥、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視為城市主角,營造出積極友愛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深知民情地況、反應靈敏高效等優勢,吸納他們參與社會治理,並根據其參與的時間和程度,既給予一定的物質激勵,也對優秀事跡進行廣泛宣傳,逐步增強了這一群體的獲得感、榮譽感。新就業群體在付出和獲取中由社會管理對象逐漸轉變為社會治理主體。
人民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隻有群眾共同參與社會治理,管理者與群眾的關系才能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我要做”變為“一起做”,真正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作者:徐暢,系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省“八八戰略”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