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梅 劉雲強
2024年12月27日08:5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形態,數字經濟已崛起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引擎,並且為農業農村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機遇。從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到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再到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發展智慧農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無不彰顯了隨著時代發展,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愈加重大的作用。將數字技術應用於傳統農業,有助於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及鄉村治理體系的全面數字化升級,是鄉村振興的新階段、新形態、新引擎、新基座,這不僅是促進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戰略布局,更是新時代背景下通過數字化賦能加速重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有效破解“三農”問題的創新突破之道。
提升勢能:推進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對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產業鏈延伸與資源高效配置,實現農村經濟包容性增長,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有著重大作用。一是充分釋放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共同富裕的賦能作用,夯實共同富裕基底。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整合數字資源,確保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基地及農業園區獲得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基建支持,不斷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鼓勵和支持電子商務、農村電商等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促進農產品銷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同時,推動水利、氣象、交通、電力和物流等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擴大網絡、寬帶建設,提升數字包容性,降低農民接觸數字技術門檻,保障城鄉居民數字機會平等。二是鼓勵大型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農村數字基礎設施。通過政策獎補吸引商業資本,以補充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不足,引導商務流通、郵政、快遞等企業加強農產品產地智能物流建設,打造“產地-物流基地-直銷城市”的農產品高效供應鏈,優化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功能。同時,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鼓勵企業和個人在農村數字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技術創新,推動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是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軟實力建設。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構建高效透明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整合資源,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服務,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在寬鬆環境中大展拳腳。同時,要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集體經濟發展、集體“三資”管理服務、農村宅基地管理等多協同場景中,助推科學、高效、廉潔的鄉村治理,提高行政效率,增強企業信心並保護其權益,從而構建良好營商環境。
轉換動能:持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於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實現產業鏈深度協同,促進區域間產業交流,優化資源配置。而依托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可以降低信息、技術、知識等要素獲取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破除產業間信息壁壘,助力產業協同創新發展,全面釋放數字經濟對農業經濟的放大、疊加與倍增效應,為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賦能。一是加大農業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探索農業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如智能灌溉施肥、溫室管理、生長監測等,以數字化手段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培育農村經濟新業態,依托地方特色發展新型產業,特別是利用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打造農村數字經濟新高地,為農民增收開辟新路徑。二是加速農業產業精准化智能化轉型。要在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實現精准化、智能化和自動化,從而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依賴人力、經驗的勞動密集型向依靠數據、算法的技術密集型轉型,為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引領現代農業邁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續的未來。三是實現全產業鏈的農業數字化服務與管理。推動金融機構、商貿流通及郵政企業與數字技術深度協同融合,積極構建覆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金融、物流及信息管理等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服務與管理體系。金融機構可利用大數據、AI等技術,精准評估農業企業信用,提供定制金融方案,同時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資金流向的透明化和可追溯,增強金融服務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商貿流通的數字化有助於整合資源,拓寬渠道,精准對接農產品的供需,利用電商、直播等新興業態,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品牌影響力。郵政企業數字化的升級可以實時監控追蹤物流,提升物流效率與服務質效。
釋放潛能:加強農村數字素養能力支撐
在農業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宏偉藍圖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農村居民理應是數字鄉村建設最重要的參與主體和受益對象。農民作為核心主體,其數字素養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數字素養的提升使農民能夠高效獲取信息、精准利用資源、順利接入市場,顯著增強其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一是推動農村服務數字化場景的全方位應用。圍繞中國農村的教育、醫療、養老、生產等現實關注議題,展開農村數字化公共服務的可行性探索,鼓勵互聯網與智慧農業、智能制造、遠程教育和智慧醫療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完善數字化鄉村服務體系,以滿足農村居民日常的數字化需求為導向,實現信息的即時獲取與服務的快速響應,讓農民享受到可及化、友好化、便捷化的數字生活,消弭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農戶之間的數字鴻溝。二是加強農民基本數字素養能力培養。以農民為數字農業的主體,積極構建數字文化,強化復合型數字人才培養,吸引技術人才,保障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村數字資源取之於農、用之於農,確保鄉村發展自主決策、過程自控、收益自享,並有效對接外部市場獲取利潤,以增強鄉村內生發展動力,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提升數字鄉村的普惠性,讓農民在創新創造的濃厚氛圍中切實享受到數字紅利,在實現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足的同時激發提升數字技能與素養的內在驅動力。三是強化農村數字安全監管。加強農村網絡安全監管,嚴厲打擊線上消費、網絡支付及銷售中的詐騙犯罪,通過技術手段和法律措施,保障農民在網絡空間的安全,為農村數字經濟營造安全可信的發展環境。同時,應積極規避算法媒介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如信息繭房、算法偏見等,這些風險可能對鄉村主體心理、農村經濟、社會秩序及基層治理產生負面影響。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博士,四川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