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徐梓彥

2025年01月06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

【光明時評】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更有助於探尋文化發展與數字技術之間的融通點,更好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活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過程中,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為科技提供價值引領、創新資源和審美體驗。文化中所蘊含的思維方式、知識體系和豐富智慧都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無限靈感,從而提升科技的適應性、普惠性,更好回應民眾需求。同時,科技發展不僅有利於助推文化產品形成新的表現形式和產業形態,而且可以讓傳統文化產品形成新型呈現方式和更多衍生產品,進而使其更符合當代受眾的審美需求和價值判斷。這對傳統文化“兩創”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走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之路,就要充分發揮科技對文化建設的支撐作用、文化對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讓兩者由“相加”到“相融”,共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科技支撐,拓展了文化產業發展空間。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文化發展賦能,可以從更廣維度打破時空界限,讓文化場館“動起來”、非遺“熱起來”、文物“活起來”。此外,數字出版、數字演藝等新型傳播方式也不斷涌現,給觀眾帶來更為便捷、時尚、全方位的視聽體驗,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的文娛生活﹔動漫游戲、網絡音樂、數字文創等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也層出不窮,進一步拓展了文化產品的形態與業態,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有益探索。比如,《黑神話:悟空》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游戲空間”裡的另一種傳承與表達。游戲動畫裡許多武術技能充分融合科技元素與傳統文化符號,注重文化內涵的表達方式,提升了文化原創作品的生命力。

科技賦能,為文藝創作增添了生命力。通過融入科技元素等創新形式,文藝創作活力得到激發、藝術精髓得以賡續相傳。文藝創作是文藝工作者智慧的結晶,與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緊密相連。特別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加持,為其創作、傳承開辟了新的途徑,讓參與者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更為充分的挖掘與體現。比如,河南衛視《七夕奇妙游》晚會上的一支舞蹈《龍門金剛》,借助現代科技AR技術,在展示龍門樂伎和飛天的同時,塑造了龍門金剛大力士的藝術形象,展現金剛精神與力量的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遺產、精神煥發出新的青春魅力。又如,浙江衛視2025年跨年晚會歌曲《熾心》,通過裸眼3D、虛擬轉播等技術,將吉祥鳥繞飛舞台的畫面進行了形象化再現,給觀眾帶來奇妙的視聽體驗。

文化為科技鑄魂,科技為文化添彩。利用高科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對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進行深入挖掘、整體梳理及系統研究,傳承好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我們要積極通過融入科技元素,讓文化產品多點開花,努力創造更多屬於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活”起來,更能“火”起來,充分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共同描繪新時代美好文化圖景。

(作者:徐梓彥,系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