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連福 李雨軒
2025年01月06日08:30 來源:中國軍網
前不久,習主席在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會見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機制大會和中意大學校長對話會代表時強調:“中意作為兩大文明古國,應該起而行之,共同倡導以文化人、以德潤身,以博大的人文情懷觀照人類命運,以兼容並蓄的胸襟超越隔閡沖突,以和合共生的願景凝聚發展合力,讓文明的燈塔照耀人類前行的正道。”“和合”文化,是中國傳統思想流派在歷史長河中交匯激蕩、融通薈萃后孕育出的獨特智慧,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也是東方哲學的璀璨瑰寶,其蘊含的豐富內涵能夠為強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習主席曾深刻指出:“我們的祖先曾創造了無與倫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諧、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匯合、融合、聯合等。”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核,“和合”文化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和平的崇尚與對發展的追求。和合共生作為“和合”文化的重要內容,內蘊著和平共處的發展理念、和衷共濟的發展方式、和而不同的發展旨歸,不僅能為和平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凝聚起強大合力,也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的文化根基與豐盈的價值支撐。
和合共生願景中所蘊含的和平共處理念能夠凝聚和平發展之力。和合共生所蘊含的和平共處發展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調和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關系的基本主張。《尚書》有雲,“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昭示了各國和睦共處、共生共榮的理想﹔《周易》亦言,“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描繪出天下安寧、四海升平的美好圖景。這些理念不僅構筑了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基石,也為現代國際關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啟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奉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石。70余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跨越時空、超越隔閡,經久愈韌、歷久彌新,成為開放包容、普遍適用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實踐証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是一項外交政策,更是一種遠見卓識的發展理念。和平與發展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彼此依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驅動著人類文明的長遠進步與繁榮發展。然而,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各類挑戰層出不窮。面對這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沖擊,國際社會亟需倡導和平共處的發展理念,告別以鄰為壑,懷抱共襄盛舉,秉承真正的多邊主義精神,深化對話與合作,化解矛盾、消弭分歧,凝聚和平發展之力。
和合共生願景中所蘊蓄的和衷共濟方式能夠凝聚合作發展之力。和合共生所蘊蓄的和衷共濟發展方式,強調各方要心意合一、共同發展,這一理念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尚書》有雲,“同寅協恭和衷哉”,提倡共同發展﹔《國語》亦言,“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強調合作的力量,彰顯了協同的價值。馬克思同樣高度重視社會合作的重要性,他曾生動地指出:“一個騎兵連的進攻力量或一個步兵團的抵抗力量,與單個騎兵分散展開的進攻力量的總和或單個步兵分散展開的抵抗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這一論述形象地展示了社會合作的無可替代性與巨大力量。當今世界,和衷共濟已成為各國攜手共進、合作發展的有效路徑。正如習主席所強調的那樣,“沖出迷霧走向光明,最強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濟”。展望未來,各國更需要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全球互聯互通的“大動脈”,讓經濟流通更加順暢﹔深化貿易合作,打破貿易壁壘,實現資源共享與互利共贏﹔加強文化交流,搭建各國人民的“連心橋”,增進人民之間的深厚情感﹔推動綠色合作,共享可持續發展成果,攜手保護共同的家園,在和衷共濟中凝聚合作發展之力,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繁榮與可持續發展,攜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和合共生願景中所蘊積的和而不同旨歸能夠凝聚共贏發展之力。和合共生所蘊積的和而不同的發展旨歸,深刻揭示了多樣性與包容性之間的辯証關系。《禮記》有雲:“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和而不同”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文化基因,提供了處理人際與國際關系的獨特方法論,蘊藏著化解沖突、推動合作共贏的深邃哲理,為維系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和諧共處提供了獨到的智慧與價值。實踐反復証明,隻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當今世界,冷戰思維與強權政治的陰霾依舊籠罩,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不斷,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與難以預料的變數。如何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世界之問,是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時代課題。和而不同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推崇的理念,也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世界各國要堅持和而不同的旨歸以避免零和博弈,促進互利共贏,推動形成世界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由各國共同分享的和諧局面,攜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