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把握好幾個關系

李春根

2025年01月07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把握好幾個關系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這一重大論斷,確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對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部署。這是在“十四五”規劃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礎之上,對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的總體規劃和戰略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創造性提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建立並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處理好“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關系,將有力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1.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實行改革開放過程中,不斷深化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更大合力。政府擁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社會管理職能,能夠在宏觀調控、公共服務、社會公平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市場以其高效的信息傳遞和資源配置功能,在激發企業活力、促進技術創新、增加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也是發展生產力最為有效的途徑。然而,市場並非無所不能,若一味放任市場配置資源、追求效率,將會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分配不公平、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加劇社會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這就需要政府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通過財稅、金融、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破除阻礙要素在區域間、在不同行業領域自由流動的壁壘,保障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各類經營者的平等權利,確保各自依法享有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機會,維護市場秩序、矯正市場失靈。然而,政府過度干預又可能會抑制市場的創新和效率,隻有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責任邊界、合理劃分二者的職責范圍,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各自的優勢和長處,才能達到“1+1>2”的效果。因此,應尊重市場規律,確保市場經濟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避免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機制,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對於市場無法有效解決的問題,如公共安全、環境保護、收入再分配等,政府必須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適度的管理和調控,保障市場公平競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必須准確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系,認識到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充分發揮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尊重市場規律、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從而確保市場與政府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形成更大合力。

2.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

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系統工程。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統籌全局、科學謀劃,既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確保改革方向堅定不移、路徑明確可行,保障國民經濟循環順暢無阻,又注重實踐探索與基層創造,激發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缺乏現成的模式和經驗可供參照。幾十年的改革實踐已深刻表明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証統一的,將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有機結合,既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又是解決發展瓶頸、推動制度創新的一種重要思維模式。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新問題不斷涌現,新挑戰接踵而至。為有效應對這些前所未有的難題,我們要著眼長遠完善頂層設計,聚焦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和關鍵環節,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以促進改革串點成線,以線促面,點面結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的創新生態,突出各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改革和結構調整,暢通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釋放內需潛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經濟結構,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在能源、資源、資金等方面的優勢,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激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新興產業,科學布局前瞻性戰略性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建立高標准市場體系,以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體制改革提供動力。同時也要看到,完善頂層設計,離不開實踐探索。這就需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善於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倡導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深入破除市場准入壁壘,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秉持“先試驗、后總結、再推廣”的發展步驟,勇於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尋求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有效策略,努力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經驗,促進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3.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提出的根本要求。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發展和安全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並非僅指物質指標的增長,而是一種全面、綜合的發展模式,必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面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短期問題、周期性因素和長期結構性矛盾,關鍵是要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均衡性、整體性問題,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著力發展實體經濟,通過持續強化優勢、彌補短板,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著眼於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兼顧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城鄉、東中西部的經濟發展,統籌各地重點發展領域,形成優勢互補、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區域經濟布局,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要素合理流動,做到全國一盤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大安全理念,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切實防范“灰犀牛”事件。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關注並致力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自覺踐行法治原則,在法治框架內規范改革,進一步深化產權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構建一個高效、全面、系統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得到持久且平等的法律保護﹔加強企業合規建設和廉潔風險防控,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確保所有經營活動都符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權利不被濫用、資源不被浪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地方屬地責任,提升處置效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涉民營企業行政檢查,明確檢查的范圍、方式和頻率,確保檢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使企業始終在合規的軌道上運行,確保企業健康有序發展﹔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確保財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防范地方保護主義、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等問題,鼓勵“向上競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作者:李春根,系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