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弘揚企業家精神,擔當好社會責任

張安冬

2025年01月08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弘揚企業家精神,擔當好社會責任

【光明時評】

日前,全國工商聯發布《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4)》顯示:民營企業踴躍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29.3%的企業參與這一行動,22%的企業致力於開展就業幫扶,19.2%的企業參與發展特色農業,13.6%的企業助力鄉村人才培養。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國民營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飲水思源,回報社會,主動、勇敢地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通過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綠色發展、促進穩定就業、投身鄉村振興、開展公益慈善、注重海外履責以及規范企業治理等多方面的努力,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証。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各國政府和企業制定本土化的社會責任策略提供了方向。從世界范圍看,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待也日益提高。就民營企業而言,社會責任從“可選項”逐步轉變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積極參與該議程的制定和推廣,在政策上實現快速本地化,探索建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我國民營企業有序參與境外項目,在走出去中更加注重屬地化經營,堅持綠色發展,帶動當地就業,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文化習慣,保障員工權益,積極扶危濟困,促進民心相通。民營企業連續五年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民間力量。

與國際標准接軌的同時,我國民營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彰顯出濃郁的家國情懷。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民營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始終與國家戰略緊緊挂鉤,政策體系的逐步完善亦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規范和支持。從最初的模仿到今天的創新實踐,民營企業始終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展現了民營企業獨特的社會價值。

推動民營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需要社會各方合作共贏、營造良好氛圍。一方面,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助於優化社會公共資源配置,為社會弱勢群體帶來福祉,進一步增強公平與正義。另一方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既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轉型升級、維持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策略,也是贏得社會信任和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我國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在公益慈善領域的貢獻令人矚目。根據第21屆中國慈善榜的數據,民營企業中共有920家上榜,佔比67.15%。這些企業共同捐贈約163億元,佔上榜企業捐贈總額的65%。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300萬,佔全部企業數量的92.3%,承擔著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90%以上。這些數字不僅彰顯了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展示了其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參與程度。

立“責”於企,履“責”於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價值內涵。隻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才能實現更大的個人價值、社會價值,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企業營銷無國界,企業家有祖國。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期待廣大民營企業家做發展的實干家和新時代的奉獻者,弘揚企業家精神,厚植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作者:張安冬,系天津市委黨校政治學與統戰理論教研部副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