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堅守共同理想 增強文化認同

同心同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深思)

張 戈

2025年01月08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這片遼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個共同家園,就是中國﹔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就是中華民族﹔都有一個共同名字,就是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951年元旦,普洱專區各族群眾舉行盟誓大會,以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立下誓詞碑,鄭重許下同心同德跟黨走的誓言。在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各民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就必須堅守共同理想信念,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實現全體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團結奮斗。

同心同德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並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這一客觀現實的反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在要求各民族同心同德,堅持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匯聚精神力量,靠共同的價值理念增強文化認同,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扎實推進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同心就要牢固樹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固本培元、凝心鑄魂。必須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面向各族人民加強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引導各族人民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歷史必然,讓各民族永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要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創了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的新局面,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新征程上,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把各民族緊密團結在共同的奮斗目標之下,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政治基礎。

同德就要持續塑造強大的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增強包括價值觀認同在內的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歷史証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喪失文化認同,民族團結就會從思想上動搖。蘇聯解體一定程度上就與境內各民族文化認同弱化緊密相關。實踐啟示我們,匯聚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華文化,就能包容各民族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喚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最深沉的依戀。要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要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要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文化基礎。

(作者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8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