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08:55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出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让我们感受到民生温度正不断升高。”党的十八大代表、江西抚州市委书记龚建华深有感触地说。
连日来,代表们以各地在医疗、就业、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生动变化,共同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民生保障画卷。
力度不断加大
在湖北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荆州市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马俊镠代表讲述了她的家事。她的婆家在乡下,以前公婆看病养老都是她家出钱。2006年有了新农合,婆婆打电话告诉她,村干部上门办了医保,每人只交15元钱,看病可以报销,不用儿女操心了。“现在更好了,婆婆又打电话说,不仅新农合报销额度高了,还新增了新农保,农民养老都不用愁了。”
社会保障涉及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许多地方与湖北一样将社会保障各项指标列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江西在连续3年试点基础上,今年7月1日最后一批23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农保和城镇医保政策标准,实现两项制度的全省全覆盖。同时城乡低保标准也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154元提高到3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80元提高到170元。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人和乡三山卫生所医生丁友生代表感慨地说,民生保障越有力,老百姓就越安全,幸福指数就越高。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是世界公认的民生难题。10年来,我国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据卫生部统计,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
速度逐步加快
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表示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框架总体上已经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今年10月已实现制度全覆盖,比当初制定的计划整整提前了8年。从2007年到2011年,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中央财政支出累计达到12.7万亿元,年均增幅26.3%,增长幅度大大高于财政支出的整体增长幅度。
10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速度也不断加快。2011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率的统计中,陕西省以101.7%的开工率名列全国第一。西安荣华企业集团董事长崔荣华代表表示,陕西在民生保障上迈出的步伐越来越快。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这几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逐步加快,包括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累计基本建成了1000万套以上。2012年确定的700万套以上的开工目标到10月份已经实现,今年基本建成超过500万套的目标也已经实现。
体系渐趋完善
力度不断加大,速度不断加快,体系不断完善,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生动现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党委书记杜捷代表说,在参加党的十八大之前,他曾到全州各县和部分乡镇、村、社区召开群众座谈会,进村入户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老百姓最满意的是民生改善,最期盼的是民生进一步改善。”杜捷说。
代表们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