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11: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培育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凝炼“兴国之魂”的伟大工程。
此工程说慢也慢,要得到社会公认,深入到各个角落,覆盖到方方面面,化为形影不离、无所不用的标准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今天大家还记得的“仁义礼智信”,就经过了封建宗法社会的千年灌输,“修齐治平”的反复锤炼。
此工程说快也快,非常时期的特殊社会存在,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和形成共识。比如,拯救民族危亡——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当前的社会存在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方式进入转变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既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共识,又因多元多样多变而难以凝聚和形成共识。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对什么是“核心价值观”,自然也难免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培育核心价值观,就要因势利导,锲而不舍,急不得,也松不得,主要是松不得。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为推进“兴国之魂”工程,提出了标准航向。
社会进步,无疑需要先进阶级的政治主张来引领。当代中国要进步,无疑需要以先进的、科学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和引领。先进性是方向,是旗帜,当然应成为“核心”。但核心只能寓于整体之中,核心不能取代整体。没有核心的整体,成何体统?遍体皆为核心,就没有核心。先进性要放大为全民、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只能寓于其中,而不能因为其特别重要,就简单划一地取而代之,或形式主义地名而状之。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使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使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活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厚德载物”的基本主体。这就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各个方面,把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于全社会共同价值观所需要的包容性之中。
三个倡导蔚然成风,核心价值跃然而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实践探索。行业能一致的先一致,局部能统一的先统一。例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再加上“共建社会和谐,共谋民族复兴”,就可以成为凝练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选项。
培育核心价值观,既要有科学论证、理论先导,也要有敬畏之心来支撑。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是讲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状态,不能放大为对什么都无所畏惧。如果人以自我为中心无限膨胀,就会像当年恩格斯所讥讽的马赫那样,变成一架“发疯的钢琴”。对全体人民一体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就得有敬畏感,以此为准,常怀律己之心。共产党人敬畏人民,敬畏人民之所向往所遵循,率先垂范,自觉践行。“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