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同时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并且强调,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正确看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牢牢把握事关全局的战略抉择
十八大报告中之所以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高度,是基于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我国未来现代化之路的历史性选择。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另一方面,信息化已扑面而来,因而我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双重任务。但两相比较,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中,无论从英国的科技革命立国、美国的自主创新强国看,还是从“拉美陷阱”看,都表明了一个道理: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只有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才有可能闯过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遭遇的通病,进而实现民族的崛起。
我们究竟该如何闯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既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前途命运的重大抉择,也是新中国现代化史上的第三次抉择。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艰难探索,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初步建立,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较好的制度基础,这可称之为我国现代化史上的第一次抉择;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艰难探索,选择并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这可称之为我国现代化史上的第二次抉择;从1995年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04年中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到2007年中央明确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经过艰难探索为中国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根本途径,这可称之为我国现代化史上的第三次抉择。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世纪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关乎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且关乎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能否继续走向辉煌,关乎着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因而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把提质增效作为推动发展立足点
提高质量和效益既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速度,把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看,经济结构不合理,包括产业结构低端化、需求结构投资出口主导化、区域结构失调化、城乡结构二元化、社会结构两极化等,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最大弊端。因此,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既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内容。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的要求,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着力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为未来的“四化”之间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依据十八大报告精神,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是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二是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三是要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一是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二是要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把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作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四是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突出重点,五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引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努力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一要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现代化的工业、服务业产业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的支撑。二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是对改革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极端重要性的新定位。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各有不同的任务。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今后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国有经济来说,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而对非共有制经济来说,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税制结构不合理,税负偏高;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尽匹配;政府预算制度还不够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转移支付不够规范,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资源价格形成关系,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减少政府对价格的过度干预,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重点要推进水价改革、深化电价改革、完善油气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以及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配套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