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报告,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在这篇主题鲜明、内容厚重、精彩纷呈的报告中,不管是“法”的字眼还是“法”的精神,在报告中几乎无处不在、贯彻始终。
首先,报告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近10年来,党对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一贯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党的十七大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2010年底,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为我国法治建设树起了新的丰碑,这是我们法律人的骄傲。
其次,完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仍须努力。2008年12月,中央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和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四个方面,提出60项改革任务。目前,这60项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这些各项涉及公、检、法、司各部门的司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效维护了司法公正,促进了人权保障,践行了司法为民,增进了司法和谐,推动了政法工作科学发展。司法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但这些仍不够,离人民群众的法治期待和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因此,今后10年依法治国的权威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建设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再次,“法治保障”四个字第一次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中。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各种发展中的矛盾凸显并加剧。社会管理也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推进,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进,这是我们党的共识。
最后,报告对依法行政的要求更加严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方针已推进多年,各级政府主动听取民意、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得到加强,全国范围内一些重大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彰显了法治的进步。但一些地方一些干部的人治意识仍未改变,为追求高增长的GDP,违法侵害群众利益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级领导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精神。
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入脑入心,非一日之功。十八大报告“法治思维”四字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的决策者认识到,不应只将法律视为一种工具,提高各级政府和全体民众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才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