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理论期刊>>《人民论坛》>>每期精选

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张履康  张永涛

2012年12月13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前提和基础在于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要素的体制机制。城乡统筹并不是消除城乡差别,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立符合城乡协调互助原则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要素的体制机制,主要应实现四个要素统筹:一是主体统筹,即城市和农村居民在身份及其相应权利上的统筹;二是以经济活动为主导的发展统筹,即确立城乡协调一致的现代经济形态;三是以空间形态为载体的区域统筹,即统筹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乡空间特征;四是管理方面的要素统筹,即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设置相应的职能权限和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规划的体制机制。2007年我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我国逐渐打破了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框架,取而代之的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同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规划的体制机制,将城镇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规划,能够有效破除城乡二元制壁垒,加速城乡间要素资源流动,协调城乡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利益,缓和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乡一体化、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决定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发展滞后,现有基础设施供给水平难以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以法律形式规范农村基础设施所有者、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使用者的责权利和行为活动,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资本型、实物型、价值型农村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加快推行全国范围内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与之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落实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只有当城乡各项公共服务实现了一体化,农民在文化、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方面面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时,城乡一体化进程才会有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马钢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