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第三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开幕。记者 万鹏 摄
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办,新华网协办的第三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行。全国部分组织部门、党校、干部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有关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围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主题,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的建设和党性教育工作的有关讲话精神,进一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群众观教育方面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深入探讨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性教育问题。论坛着眼于工作研究,兼顾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注重实效,力求创新,把政策解读、主题发言、现场互动、远程论坛、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学观摩等形式结合起来,好做法、好经验得到了充分交流,新思想、新观点引发了新思考,新思路、新举措达成了新共识,达到了交流经验、研究问题、相互启迪、明确思路、共同前进的目的。论坛就“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关问题取得了广泛共识。
一、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是贯穿十八大精神的“魂”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并鲜明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讨中,大家认为,十八大这一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彰显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核心立场。报告就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的8项具体要求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魂”。求是杂志社黄苇町研究员对此作出了解读,他认为,坚定理想信念的核心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发展党内民主,是要通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实现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把真正得到人民信任的干部选拔上来;坚持党管人才,是为了开创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创新基层党建,是为强化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反对腐败是坚持党的宗旨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所在。因此,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经受住考验,抵御各种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党群、干群关系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群、干群关系,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依然存在。如何看待和保持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认为,既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建立新时期党群命运共同体关系,也要从经济发展和缩小收入与财富差距的角度考虑,还要加强全社会广泛的民主和法制的教育。有的代表认为,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习惯从官场上来,到官场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受到践踏,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代表们认为,一是某些政策法规制定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二是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三是一些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群众观念淡化等等。有代表认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人民对政党并不是一次选择定终身,他们选择政党主要是看这个党能否真正带领人民实现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能否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我们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特权等问题,不能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就会缺乏心理认同。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党群、干群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
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员干部坚强党性的表现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党性问题。实践一再证明,凡属正确的领导,必然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都市委党校刘益飞教授对此作了深入剖析,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发展的,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有着不同要求。在新形势下,警惕“最大危险”,发挥“最大优势”,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唯其如此,党的执政基础才会坚如磐石。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党性的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核心就是要强化这一宗旨意识。
四、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
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源。党的自身建设必须顺应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党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案例分析表明,陕西省太白县通过“三问三解”活动,认识了群众智慧、了解了群众愿望、坚定了服务群众的信念。他们建立了“包抓帮扶、民情联络、决策咨询、督办落实、群众评价”五项工作机制;创立了“问、析、解、访、纠”五步工作法,改进了工作作风,加强了基层组织,推动了科学发展。远程论坛把我们的视线拉到千里之外,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大家一同回顾,一同总结,一同深思。这个远程案例再次告诉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需要转变旧的思维模式和工作作风,要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牢记民意不可违、民智不可弃、民力不可失、民心不可欺。
五、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改革创新
代表们认为,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起家资本”、“看家本领”和“发家途径”。自建党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之所以坚强有力、战无不胜,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在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军民一家亲”、军民“心连心”佳话频传。对于这些优良传统,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有的代表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当前群众工作的主题、内涵和特征,创新群众工作新机制新方法。中央党校祝灵君教授还提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十大原理”,从理论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新参考新启发。江苏省信访局原巡视员张云泉同志结合自身长期做信访工作的体会提出,对待群众要有真心,接待群众要有热心、面对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帮助群众要有诚心、解决群众困难要有决心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六、加强群众观教育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手段
群众观教育说到底是价值观教育,根本上是党性教育。有的代表认为,加强群众观教育必须把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党员干部的基本素材,挖掘党群关系历史资源,在“转换”上下功夫;凝练党群关系教学主题,在“深入”上下功夫;整合党群关系研究力量,在“出精品”上下功夫。有的代表认为,要注重发挥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教育作用,紧扣时代主题,紧贴中心任务,既要发挥优良传统,又要避免出现“借古讽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大家一致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群众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积极承担起这项历史重任。同时,要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在党群关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唱响主旋律,形成凝聚力,占领舆论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