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苏长和:要敢于不躲避不回避民主话题
苏长和
2012年12月27日10:0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不走老路,开辟新路,是一个民族敢于在智力和实践上挑战自己,在竞相接力中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在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始终要有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三个自信”反映了主流民意,突出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主体性意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地在国际比较和对话中,抽象概括完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话语体系,推动并推进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中国转向,扩大中国知识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指导性意义。

无自觉,不自信,难自强!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首先需要理论工作者有强烈的主体性意识和自觉态度,鉴别和抵御不同思潮的干扰,维护道路、理论、制度的主体主导地位。道路自信的核心是自觉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道。

理论自信的核心是自觉地提炼并运用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概念,阐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要义,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

制度自信的核心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必须自觉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权威性和尊严性,在制度建设上绝不朝欧暮美,简单照搬西方制度,有信心和耐心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还需要理论工作者要有世界眼光,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敢于在国际比较和对话中,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一条道路、一种理论、一套制度,一旦封闭,则必僵化,一旦开放,必然在汲取外来先进文明中吐故纳新,保持强大的吸纳力和生命力。真正自信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是不怕进行国际比较的,是能够在持续的国际对话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的。

例如,我国在没有对外军事扩张和经济殖民的前提下,成功地以内部制度创新的和平途径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条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其背后既有我们强大的文化基因因素,更与中国制度的节制与和平属性不可分割。

再比如,制度的自信要求我们在国际上要敢于不躲避不回避民主话题。中国有自己的民主理论和资源。中国13亿人探索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其内在的人民主体地位、协商与集中、“选”、“举”结合、科学决策和纠错机制、内外统筹兼顾、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思想,实际上正在推动着人类民主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很可能对西方国家即将开始的“再民主化”运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发展道路的国际比较中,我们理应有价值和制度自信,不怕对话,敢于对话。

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也需要我们在政策、学术和生活中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思维习惯,尤其要从文化主权高度,认识到独立的话语体系对道路连贯性、理论系统性以及制度自洽性的意义。例如,按照穷兵黩武的国际政治理论,一定会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论讲歪;按照“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一定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邪;按照精英理论指导,则可能使我们在实践中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主体的思想。因此,政策制定者和理论工作者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今世界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口,各种新旧观念、价值、制度和道路在竞争中进行选择,人类可能退回到无序竞争中,也可能迈向到新型有序发展道路上。不走老路,开辟新路,是一个民族敢于在智力和实践上挑战自己,在竞相接力中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思想结晶,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理应在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十八大报告解读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