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探索与实践
——对侯马市凤城乡党建工作的调研
苏孟彦
2013年01月21日15:5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如何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侯马市凤城乡党委在学习文建明工作法的实践中,根据群众自身特点,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探索出了建强三支队伍、搭建三个平台、创新三项机制、推动三个发展的“四三”工作法,其核心就是实行服务机制创新,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新时期服务群众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已连续8年荣获临汾市文明和谐乡镇称号,评为全市“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先进单位。

一、着眼素质提升,建强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农村党员“三支队伍”

凤城乡党委在学习文建明工作法中受到启示,认为强化教育是解决为民服务的前提,在提升队伍素质上狠下功夫,比较好的解决了基层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源动力问题。一是建强机关干部队伍。通过党委书记与机关干部谈心谈话、开办周末大讲堂等,教育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民、务实的工作理念。二是建强农村干部队伍。凤城乡14个行政村有14个支部,乡党委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夯实党执政的基层基础工作,采取邀请党校教授、科技专家和优秀农村干部“传经送宝”,组织农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等方法,提高了农村干部谋发展、干发展的热情和能力,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建强农村党员队伍。全乡现有农村党员715名,乡党委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从优秀非党村委会主任、回乡大学生、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沌洁性,激发了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实干精神。同时,以“三支队伍”带动全民教育,通过组建宣讲团,定期组织乡村干部、“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优秀返乡务工人员等深入各村巡回宣讲;开办农民夜校,邀请科技人员讲授农业实用技术;印发农村小报,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生产生活常识,全面加强了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素质的提高。

二、着眼为民便民,搭建交流互动、联系群众、便民服务“三个平台”

乡党委把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工作重心放到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用“三个平台”这个载体,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切实解决基层群众问题的工作模式。一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乡村两级干部坚持工作碰头会、信访接待日、三务公开日等制度,每周集中一天,接待群众来访,力争做到矛盾纠纷不出乡。每周三为乡领导信访接待日,由乡党委书记与包村主干接待群众来访。各村根据本村实际,每周固定一天,由村“两委”主干接待本村群众来访,积极为群众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一年来,乡村两级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30多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60多件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二是搭建联系群众平台。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片联系1-2个村,全乡14个行政村每个村配备1-2名驻村干部,面对面,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实行“一寻一解五包”责任制,“一寻一解”就是每周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的时间不少于一天;“五包”是包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完成、民生改善、信访化解、政策落实,并由党办经建立责任台帐,月末由班子成员对包村干部“寻”“解”的问题和“五包”情况进行公开点评。三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建立纵横结合的服务网络。纵向上在乡机关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各村设置便民服务点。横向上具有行政职能的站所统一进入服务中心,定期发布群众关注的惠农补贴、低保、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涉农政策。构筑了以乡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服务窗口为主体,以村级服务点为网点的便民服务体系,形成了覆盖全乡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他们采取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帮助群众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受群众欢迎。该乡先后被临汾市、侯马市评为“全市便民服务示范点”。

三、着眼制度建设,创新责任、考核、应急“三项机制”

靠制度规范、用机制保障,是确保乡党委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的关键。他们总结出一套科学管用的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创新责任机制。实行了日常工作岗位责任制,项目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分组负责制和维稳工作一线化解制,强化了责任落实。二是创新考核机制。按照“四看三听两结合”的方式,看品德、看实绩、看作风、看廉洁;听本人述职、听班子意见、听群众口碑;把日常工作考核与重点工作考核、月份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使干部考核更科学规范。三是创新应急机制。建立了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机制,事前预防机制主要是健全突发性事件预防应急预案,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重大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前召开会议,听取群众意见,通过与群众积极沟通,正确有效地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的产生。事中处置机制主要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应急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事后评估机制着重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及乡村两级干部职责、能力、群众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着眼作风转变,推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发展”

他们把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引导干部眼睛向下看,服务向下移,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增收、民生等实际问题上,始终把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效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整体提升。一是抓好项目帮扶,推动经济发展。乡党委班子成员包村增收、机关干部包户脱贫,统筹资金、技能扶持和社会救助,一方面实施精品农业战略,提高农业产业化质量和规模,一方面招商引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困难群众逐步摆脱贫困。二是抓好民生工程,推动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了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数字电视入户工程,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和村村通公交,部分村完成了天然气入户。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三是抓好思想阵地,推动文化发展。完善了乡文体活动中心、农村休闲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群众文体活动阵地。举办农民文化节,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比表彰活动以及“关爱老人”、“绿化环境”等公益性活动,全乡上下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通过探索机制创新,服务群众的途径,实施“四个三”工作法,使他们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乡党委工作更加规范科学。较好地解决了人怎么管、事怎么办的问题,理顺了乡党委工作运行机制,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去年以来,共获得侯马市级以上表彰8次。二是干部作风更加为民务实。把干部从机关推到了基层,从办公室引到了田间地头,乡机关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想群众之所盼、办群众之所需。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乡干部面好见了,话好听了,事好办了。三是农村收入稳步增长。他们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提升以良种繁育、食用菌种植、蔬菜大棚和奶牛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质量,招商引入了旺旺食品、百穗食品、兴业钢铁等企业,提供了3000余个就业岗位,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38元。四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坚持把“民生事”做成“民心事”,在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四化四改”、“六个一”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全乡上下政通人和、风清气正,一个富裕、和谐、幸福的新凤城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山西省临汾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问题研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