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庭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公车私用”的话题持续发酵。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长伍皓微博晒车牌号,主动要求公众监督引围观;广州南沙区城管分局值班队员开执法车到农庄用餐,经网络曝光后被停职;湖北钟祥一财管所长开公车上坟,遭网友曝光后被免去职务……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公车管理,但“公车私用”现象却很难刹车,由此带来的浪费和腐败更是触目惊心。 治理“公车私用”有什么好办法呢?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巍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这个建议在微博上被网友一次一次地推介和转发,并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和力挺。其实,栾松巍的建议也不算是首创,早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崇富就建议“公车应使用不同颜色的牌照以示区分”。此外,还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过“给公车喷上特殊颜色或者标志”的建议。无论是统一牌照,还是统一颜色,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一眼就认出“公车”来。 梳理各地治理“公车私用”的办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取消公车,发放货币补贴,本以为是釜底抽薪之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多地都出现了“公车贱卖,车补贼肥”的车改结果;二类是给公车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这种内部监督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发挥太大的作用,反而容易陷入“集体公车私用”的窘境;三类是贴上统一的标志,实行统一入库、统一保险,不足之处是统一标志很容易被擦洗或者撕毁,现实情况是“在当地根本难以有效地执行”。比较会发现,发放车补容易造成新的浪费和腐败,安装GPS只不过是强化内部监督的手段,统一标示则迈出了外部监督的关键一步。 众所周知,缺乏有效监督是造成当前“公车私用”泛滥的重要原因。倘若只有内部监督没有外部监督,将注定不会实现有效监督。因此,治理“公车私用”关键就是引入外部监督,走群众路线,依托人民群众的力量。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让群众轻易就能辨识出“公车”来。白牌车、O牌车等自然一目了然,但那些标识不明显或根本没标识的呢?辨认那些被明目张胆私用的公车简单,而寻出隐蔽的“公车私用”却很难。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栾松巍的建议确实是个好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公车使用的透明度。 但是,好建议为什么没被采纳呢?窃以为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现有公车数量多得惊人,全部标识公布出来,难逃公众的批评和质疑,索性就这样“秘密”下去了;二是自我革命的难度太大,很少有公权机构和官员会主动放弃手中的特权,不如享受一天特权是一天。事实上,民间的呼声建议还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公车私用”现象泛滥背后是数量不断攀升的公车在支撑。正如官员中的“深喉”所言,“10年前他们单位只有五六辆车,现在已经翻了好几倍,还在变着法儿买新车。”说到底,还是因为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难免容易滋长“车轮上的腐败”,甚至是不腐败还会被逆淘汰掉。 小学生的智慧,不要假装不懂。我们不仅要依靠权力的内部制约、自我克制实现公车治理的善治,更要善于利用公众监督这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渠道。期待栾松巍小朋友“让公车挂红牌”的建议能够被政府采纳,最终走出一条治理“公车私用”的群众路线。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