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张颐武:“中国梦”是当下中国对未来的期许
人民网记者 万鹏
2013年03月28日08:1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图片来源:新华网)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万鹏)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在《党建》撰文指出,中国梦既是对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中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对自己的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人个人的希望和追求的表达。

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明确的民族指向和奋斗目标

梁启超在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中,写出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在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刻,中国梦一直是支撑我们走向未来的最灿烂的希望和最坚定的信念。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正是这种连续性给了中国人在近现代民族危亡的时刻一种坚定的力量和信念,自己的民族不可能在危机中沉沦,也必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中国人在19世纪中叶之后的奋起,其实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中国历史的低点,我们体验了国运的衰败和3000年没有的大变局,中国人在这种转变中体验了痛苦和艰难,也有深沉的民族悲情和苦难记忆,由此也形成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近现代民族精神。在这一精神的鼓励下,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艰辛探索。

和一些国家所具有的殖民主义的历史完全不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没有侵略和掠夺他人,也没有扩张和占领,而是这个民族在追求自身崛起的路上也在表现出自己的“以德报怨”“和而不同”“扶弱抑强”的情怀。这些其实都是中华文化对人类的普遍价值的贡献和珍重。中国的发展其实不仅仅是这个民族本身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期望的对人类做出贡献、参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的努力,也会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添加来自中国的资源。

30多年前,中国人正是在这样的面对自己的梦想和困难的坦诚之中开始创造我们的今天的。应该说,这30多年,和所有那些曾经流行和广泛传播的悲观失望的预言相反,中国人的努力已经让“中国梦”有了更加灿烂的前景。尽管今天的中国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今天我们是在一个100多年的近现代历史中从未有过的新的平台上,我们所遇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正是由于我们有着更为高远的梦想。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点击关注: 理论频道《党建》杂志专题 

  更多内容>>>欢迎进入【理论频道】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张颐武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