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对党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贵州是中国革命的‘福地’和‘圣地’,党史资源十分丰富,做好党史工作是光荣的政治责任。”批示要求,各级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整体谋划、重点部署、奋发实干,更好地挖掘和整理贵州宝贵的党史资源,更好地发挥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两加一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凝聚和传递强大的正能量。”诞生在贵州大地上的遵义会议精神是贵州宝贵的党史资源,更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将为贵州“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此,本报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策划推出《弘扬革命精神 凝心聚力实现贵州“中国梦”》专题,以飨读者。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紧接着又在今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其作了系统阐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这个词,一下子成为振奋人心、凝聚人心的正能量,带给13亿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明确的行动指引。在此背景下,贵州省积极行动起来。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年初召开的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也喊出了贵州的中国梦,并指出,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就是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认为,实现中国梦,尤其是贵州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力支撑
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过去,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追求独立梦、解放梦过程中所铸就的系列革命精神,无疑是中国精神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典型呈现。虽经过几十年沧桑岁月的淘洗,但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实现复兴梦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在贵州这样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面临着更多发展的约束条件,充分挖掘、利用、弘扬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必将为贵州“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动力。
(一)中国梦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力支撑
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成为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淬炼升华,成为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构成了当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
一则,“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也是精神之梦。民族复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复兴,更包括精神层面的复兴。一个民族在精神层面的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表征。因此,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则,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进一步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现实需要。在实现中国梦的漫漫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先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梦、解放梦。但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然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我们凝聚亿万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向前冲刺。只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是我们冲破思想差异、超越利益羁绊,实现价值认同和力量凝聚的最大公约数。
三则,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紧迫要求。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经济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但改革没有完成时,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解发展难题,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二)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
中国精神不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呈现,而是一个动态的展开过程,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典型表现就是中国革命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结晶,是中国人民实现团结奋斗、凝聚人心的光辉旗帜和精神纽带。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和解放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红船精神、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闪烁着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光辉的伟大革命精神。其中,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古田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确立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原则,并以此开展军队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苏区精神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是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遵义会议精神是党和红军长征期间转战贵州,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实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关键节点;长征精神是党和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培育形成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的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是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西柏坡精神是我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转型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梦、解放梦过程中诞生的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作为永远的精神丰碑,无疑是中国精神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典型表现。正是这些在不同历史节点上所形成的具有不同价值的精神,支撑了中国革命一步步地走向胜利,最终开创了一个新中国。
(三)革命精神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今天,伴随着革命精神得以诞生的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虽然已经被永久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这些革命事件中诞生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继续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一则,革命精神鼓舞我们坚定崇高理想。纵观系列革命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过程,无一不是在极端艰难、极端危险的环境中生发出来的,无一不是在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中呈现出来的。今天,继续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必将感动和鼓舞我们更加坚定地为崇高理想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勇敢前行。
二则,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充满发展自信。纵观系列革命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过程,中国共产党正是高扬着这些伟大精神,在难以想象的条件下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梦、解放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对历史的成就,我们充满自信;秉承革命的精神,我们更加自信。尤其在贵州,我们更应该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充满发展自信、小康自信、跨越自信。
三则,革命精神引领我们开拓发展新路。纵观系列革命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过程,革命精神不仅是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更多的还充满了革命的理性和智慧。面对革命的困局、革命的难题,中国共产党理性思考、沉着应对,最终形成了革命的理论、凝聚了革命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同样需要我们理性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既要勇闯新路,更要善辟新路。尤其在贵州,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贵州特点的发展新路,实现贵州的后发赶超和后发崛起。
二、遵义会议精神是贵州宝贵的精神财富
诞生在贵州大地上的遵义会议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神表征。如果从一个更大的历史尺度来看,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一种政治精神,更是一种历史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独立和解放历程中一笔有着独特价值的精神财富,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长河中。
(一)遵义会议精神的历史形成
贵州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省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党中央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具体包括从1934年12月到1935年3月这段时间,召开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其中,黎平会议否定了原定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作出了向遵义方向前进的战略决定,是遵义会议的基奠;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精神,并加强了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是遵义会议的前夜;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鸡鸣三省会议继续巩固和扩大遵义会议成果,完成了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任务;苟坝会议进一步巩固和保证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地位,使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任务最终得以圆满完成。从这些会议召开的背景、召开的方式、参加人员的表现、取得的重大成果、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对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其独有的精神,即遵义会议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特定阶段的集中展示,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精神风范、思想境界的升华。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会议精神引起了一些领导同志的重视。1984年1月,廖汉生同志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留下“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2月,李鹏总理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后题词:“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深化对遵义会议精神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担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钱运录同志、栗战书同志、赵克志同志都非常重视并明确指示,要加强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研究。由此,理论界开始正面探讨遵义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准确表述。
(二)遵义会议精神的丰富内涵
目前,各界对遵义会议精神的阐述和概括尽管各不相同,但基本内涵主要有“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实事求是、勇于反思;独立自主、勇闯新路;民主团结、敢于批评”等方面。
“坚定信念、不怕困难”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前提。坚定信念、不怕困难的具体表现就是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克服,任何挫折失败都能挺住,继续奋勇向前。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正视现实、直面困难,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遵义会议召开前,红军遭受了那么大的挫折,陷入极度的困境之中,在湘江战役后的行军途中,广大指战员都在思考革命的前途,怎么改变被动局面。领导人们提出召开遵义会议本身就表现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队伍没有散、没有垮,还要继续奋斗。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就不可能成功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决议尽管严厉批评了博古、李德的严重错误,对当时的困难局面作了深刻分析,但对革命的必然胜利充满了信心。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虽然军事上的错误领导使主力红军遭受到挫折,然而英勇的红军主力仍然存在着,我们有着优良的群众条件,有着全国广大群众的拥护,有着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的配合,再加上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指挥,我们相信,在全体同志和红色指战员的努力下,革命的“挫折丝毫不足以使我们对于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前进表示张皇失措”,各种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中国苏维埃革命有着他雄厚的历史源泉,他是不能消灭的,他是不能被敌人战胜的。”正是由于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才有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从而实现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实事求是、勇于反思”是遵义会议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法宝。实事求是、勇于反思在遵义会议中和遵义会议前后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遵义会议前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上,毛泽东等根据当时的敌情变化,否定了博古和李德坚持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为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军事领导和指挥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就是在会议上对博古和李德的严厉批评也是实事求是的,对他们既不是否定一切,也不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遵义会议是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树立实事求是新风的典范。在遵义会议后召开的苟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变化了的敌情否定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勇于反思方面给后人树立了榜样。正因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分清了长征以来的大是大非问题;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而作出了正确的抉择,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了当时最突出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正因为勇于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存在的缺点错误,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土城战役不利的情况下,即时作出了撤出战斗、西渡赤水的正确决策,才有了四渡赤水和后来长征的胜利。
“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标志。遵义会议取得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出的,这是遵义会议的一个特殊情况,当然对这个特殊情况不应做更多的引申,否则会造成似乎如果与共产国际没有中断联系,那就不可能有遵义会议的积极成果这样的印象。其实,毛泽东早在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当时正是李立三“左”的思想发展时期,此后就是更“左”的王明教条主义,直至遵义会议实现转折才结束“左”倾路线的统治。遵义会议为“独立自主”提供了历史的机遇。遵义会议坚持敢闯新路的决策思路,取消“三人团”,剥夺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真正实现了由了解中国情况的中国同志来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走向胜利的这个宝贵思想。遵义会议后,开始实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敢闯新路、绝处逢生,终于使中国革命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所以,中国共产党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民主团结、敢于批评”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关键。遵义会议之所以开得好,开得成功,关键是顾全大局,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很好地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遵义会议只批军事路线错误,没批政治路线错误,甚至在决议中还肯定了其正确性,团结了大多数,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毛泽东坚持不接博古当―把手,也是为了顾全大局、团结大多数。张闻天、王稼祥对过去的“左”倾错误有所认识并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对会议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博古在遵义会议上尽管受到激烈的批评,但他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是发扬了民主作风,让大家充分发表批评意见,并且接受了会议决定,取消“三人团”,不再参与军事领导,在“鸡鸣三省”中央常委们再重新分工时,他服从了决定,毅然交出了最高权力,由张闻天代替他负总责,表现了高度的党性。没有博古的这种高风亮节,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也不能画上完美的句号。在民主团结方面,遵义会议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光辉典范。团结是在充分发扬民主达到思想统一的团结,是在民主集中基础上的团结,既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盲目服从。遵义会议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不管是代表正确路线的同志,还是曾犯过错误的同志,最终都能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三)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
遵义会议精神不是已经逝去的精神,而是一种依然活着的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当代中国精神里面,彰显着强烈的时代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遵义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团结带领贵州各族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培育铸就了三线建设精神、顶云精神、试验区精神、大关精神、新时期贵州精神、大旱中彰显的贵州精神、贵州时代精神,谱写了贵州发展的辉煌篇章。尤其2002年,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更是明确强调,要把遵义会议精神作为鼓舞激励贵州干部群众改变贵州面貌、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进入2010年以来,中共贵州省委面对着贵州发展的“贫”与“困”,喊出了“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想奋力攀高”的心声。同年9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赴遵义考察,强调指出:“遵义会议突出体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突出体现了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此后,他团结带领着省委班子深刻认识省情,紧扣我省发展速度“慢”这个主要症结,高举发展、团结和奋斗的旗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2011年经济增长达到15%,呈现出提振信心的“贵州速度”,诞生了新的“贵州现象”。贵州人的信心增强了、行动有力了、志气高涨了。贵州人敢于相信,“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不变的状态。”
2011年7月,刘云山同志视察遵义时指出:“贵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勇于突破,敢于超越,勇闯新路,攻坚克难’的精神,这是推动贵州发展的宝贵财富”。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贵州印迹,既高扬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又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彰显着强烈的科学理性,是支撑贵州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贵州“中国梦”呼唤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化
贵州人并不是没有梦。在这片土地上,有古代的尹珍远赴中原,用坚毅成就贵州人的求学梦;有近代的黎庶昌走向世界,用责任放飞贵州人的开放梦;有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李端棻,用改革精神践行贵州人的教育梦;有“刺袁三杰”中的张先培、黄之萌,用生命捍卫贵州人的共和梦;有创建清溪铁厂的贵州巡抚潘霨,用激情探索贵州人的工业梦;更有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用青春和热血追寻贵州人的布尔什维克梦……
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贵州确实还比较落后。一方面历史上的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三不沿”区位劣势,形成了这里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阻隔;另一方面扭曲了区域利益关系的分工格局使其付出了资源流出和产品流入的双重利益流失代价;再有中央对东部率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又使得贵州错过了追赶现代化的潮流。时至今日,贵州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倍加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面对差距,贵州人并不自卑。今天,省委书记赵克志代表全体贵州人勇敢地喊出了贵州的中国梦。照我们的理解,贵州的中国梦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拖全国发展的后腿,是现阶段贵州的“中国梦”。二是,实现贵州的后发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则是长远的贵州“中国梦”。
为了实现贵州的“中国梦”,在物质要素不够凸显的条件下,尤其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指出:“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有精神才会有力量。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中共贵州省委在党代会报告中对“精神高地”与“经济洼地”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阐述了一个重要命题:即以“精神高地”的打造修补贵州发展要素不足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诞生于贵州大地上的遵义会议精神,并让她以契合时代要求的崭新面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实现贵州“中国梦”,无疑是重要的选择。
(一)要在突破思想禁锢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思想引领
我们有梦想,但往往被习惯的思维定势、固有的思想观念所禁锢。为此,赵克志同志在2012年11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后发赶超的速度、同步小康的进度”,要求全省上下“要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要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要破除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要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要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要破除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要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要破除反应迟缓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要破除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主导的意识。要破除不跑不要的思想,树立主动争取的意识。”此后,一场以解放思想、十破十立为主题的大讨论在全省上下深入展开。在此背景下,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勇于反思精神,并以形象、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接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礼中突破思想的禁锢、实现思想的解放,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思路开拓贵州美好的明天。
(二)要在增强发展自信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行为激励
今天,在实现贵州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有的同志还缺乏足够的信心。为此,解放思想、十破十立的第一破,就是要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遥想当年,党和红军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湘江血战的惨烈,通过召开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会议,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果断前行,在科学反思中调整战略策略,最终走出困境、走向胜利。今天,在破除部分同志发展信心不足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努力传承、大力弘扬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并用它去点燃全省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和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激发奋斗的干劲,坚定奋斗的决心,增强奋斗的信心,为实现贵州“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尤其在当前,我们通过奋斗赢得了发展的喜人态势,绝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更要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坚定信念、不怕困难,自我加压、沉着应对,面对胜利不昏头,面对失败不泄气,坚定地用同步小康的时间表倒逼后发赶超的前进步伐,坚定地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勇闯后发赶超的新路,促进全省各地增比进位、竞放异彩。只要我们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树立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省的精神,坚定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就一定能够实现贵州的中国梦。
(三)要在汇集发展力量中强化遵义会议精神的力量凝聚
实现贵州的中国梦,需要凝聚贵州力量。因为,贵州的“中国梦”是每一个贵州人的梦,只有将个人的愿景与贵州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凝聚发展的正能量,为贵州“中国梦”汇集强大力量。遥想当年,通过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的召开,党和红军进一步深化了民主、实现了团结、凝聚了力量,终于走出了困境。2010年以来,在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团结奋斗,敢想、敢干、敢担当,敢闯、敢试、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转化为大众的行动力、实践力,一定能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同心构筑贵州中国梦。
(四)要在打造实践品牌中实现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价值
我们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强化其在贵州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思想引领、行为激励、力量凝聚等功能,就必须努力打造出一批可学习、可践行、可操作的实践品牌,以满足遵义会议精神价值实现的客观需求。一是要结合当代贵州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对遵义会议精神的专题研究和系统阐释,努力创作出一批理论精品,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实践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论蓝本。二是要加大遵义干部学院和贵州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设力度,为遵义会议精神的宣传普及、学习实践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支撑。三是依托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召开地,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遵义会议精神丰富内涵的理解。四是加快建立健全全省大宣传工作格局,并依托大宣传格局实现遵义会议精神宣传、普及工作的全覆盖。五是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核心,着力打造有贵州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既把遵义会议精神转化为支撑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又以市场化路径实现遵义会议精神的大众化。
如果说贵州是红色沃土,那遵义会议精神就是这片沃土上的灵魂。只要我们贴近贵州发展实际,大力弘扬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就一定能闯出一条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奋进之路,彻底摆脱贵州历史上“贫”与“困”的纠结,真正实现贵州的“小康梦”、“崛起梦”、“幸福梦”,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贵州人的重大贡献!
(执笔:徐静、余福仁、丁凤鸣、刘毓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