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中国式民主”的中国实践
2013年05月28日15:17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式民主”进行了哪些基层实践?中国的民主政治改革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下一步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本期《时代问答》继续探讨“中国式民主”。

主持人: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保障人民拥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我们该如何认识保障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林尚立(复旦大学教授):这里面有一个误区——社会问题一定要由国家来解决。实际上人们在没有国家的时候,是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们是因为遇到能力不足了、共同问题很大了,矛盾多了、冲突剧烈了,我们才建一个国家,帮助我们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面共存下来。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国家扮演的角色是弥补社会管理的不足。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社会管理的功能似乎消失掉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每个人的独立,每个人能够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生产,社会面临很多具体的问题。这些具体问题社会应该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但基于我们传统的惯性,都是国家来帮着解决,所以我们经常出现政府为民做主。实际上应该倒过来,让民自己做主。所以,第一,只要给社会以活力,社会自然能够产生民主;第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好的政府必须有能力用民主解决问题。当用两套治理体系在相互磨合运转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变和谐了。因此,国家推动基层民主、推动基层自治,这既是民主的要求,也是符合大型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律。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我国在民主政治改革方面的成效?

林尚立:民主改革成效首先是我们党内民主成为现在中国发展民主一个战略选择。党内民主过去也提,但是今天把它跟国家民主衔接起来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理念性的、战略性的变化。党内民主涉及到几个问题,一个是执政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第二是我们强调集体领导,第三是强调反对腐败。其次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民主最大的一个成效是我们在制度运行方面逐渐地规范起来。比如说人大工作,对政府“一府两院”的监督慢慢在规范。在政府层面,我们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预算透明。在社会领域里面,让更多的基层自治、基层民主发挥作用,让民众能更多地参与到政府决策过程中来。

主持人:下一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应该是什么?

林尚立:中国的民主是“三个统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民主三者统一,也就是说中国所要构建的民主,第一不是西方的民主。第二中国的民主应该是党、国家、社会三者有机统一、相互协调。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方向。

路径是什么?第一,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或者党的民主引领着人民民主。第二,法治民主。要通过宪法的运行推动民主建设。撇开宪法去做民主就不叫民主,叫民主运动。那就像泰国那样,一场民主运动换一套宪法,最后的恶果就是国家不会稳定,不会成熟。第三,尊重社会,让人民的民主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基层民主活跃起来。所以十八大说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个协商民主制度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国家政权如何跟社会协商,跟百姓协商。二是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如何在一起协商,那就是我们的政治协商。三是不同的基层社会里面不同的社区、民众、公民之间如何进行协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主,那就是经济民主,要重新理清政府跟市场的关系,让市场能够独立,市场主体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配置。

主持人:近年来国家推行了社情民意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来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作为公民,我们怎样才能正确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林尚立:作为一个公民,行使这样的权利有几种途径。一是直接参与。直接参与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信访以外还有参加听证会,还可以通过政府的微博等直接参与。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联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他们来表达。现在除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外,还有党代表。第三个途径是可以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我觉得,公民在参与过程中,除了需要有激情之外,还需要去了解事实,把真实的情况表达出来,而不是情绪性的。

(本文摘编于江苏卫视频道每周二播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大型系列访谈栏目《时代问答》原脚本)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