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慧君
2013年05月31日15:37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紧密,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没有改革开放的勇气,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没有改革开放的艰难探索和实践,就没有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工作的全面展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卓越成绩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符合中国国情,才能解决中国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百年时间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反抗封建统治、帝国主义侵略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独立解放的道路,经过一个世纪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走上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如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建立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方面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间,我们取得了成绩,也走了曲折的弯路。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上,盲目照搬苏联模式,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济建设陷入僵化、死板、教条的境地,致使生产能力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人民生活贫困。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是唯一一个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来没有中断过历史脉络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这些成果是我们精神的源泉。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一个独特的体系,它有东方文明中方圆通的长处,也有注重表面善于集中的短处。如何引进、吸收、学习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工业文明,把其嫁接转化到中国古老庞大的文明体系中,为我所用,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这样一条路径。

在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对国际形势的洞察和分析后,我们认识到,曾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我封闭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强大,也不符合社会自我发展的自然规律,更不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流,我们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寻找一条建设社会主义、顺应世界和平和发展潮流的道路,那就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先从改变穷字入手,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改革高度集中、单调僵化的计划经济,下放经济权力,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实行多种经营共存的经济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经济建设和人的自我发展有机结合。同时,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播民族文明成果,推动文明成果共享。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后,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依次拉开序幕,文化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生态建设以及民生工程等都蓄势待发,步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轨道。

在这30多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等。成绩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康庄大道。

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成分单调,人民知识水平不高的大国而言,改革开放面临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可否认,改革开放面临旧的问题尚在解决中,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问题层层叠加。社会的快速变革会造成人们心理的匆忙和失落。由此一些人质疑改革开放,有人提出回归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老路,有人提出严重脱离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的邪路。十八大报告强调,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就质疑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没有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错。我们不能动摇,不能摇摆,更不能走老路和邪路,不能前功尽弃。

我们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取得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同样,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里程。

当然,未来的改革开放和之前的改革开放有所不同,任务更艰巨、困难更突出,需要思想解放的力度要更大,需要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世界形势的能力要更高。我们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树立科学发展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依据。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制度都要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中国实际,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