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还在紧张进行。据悉,阅卷的第二天,山东就已出现满分作文。一名参加过多年阅卷的老师表示,作为一名一线老师,常常感觉理科学生思维更为活跃,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更容易“出彩”。(6月16日《半岛都市报》) 一般而言,理科生的“看家本领”是数理化;写作文,那可是文科生的强项,怎么可能会被理科生抢了风头。抱着较真的态度,遂上网搜索了近几年一些被网友追捧的满分作文、优秀作文,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理科生写作文容易“出彩”还真是“有图有真相”。 2010年高考中,北京101中学共有6名考生拿到满分作文,其中5名为理科生;2011年,厦门一中的一名理科女生,获得当年福建省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还有2010年高考中那篇洋洋洒洒、颇有造诣的骈体高考作文,2001年那篇引发热议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同样都是出自理科生之手。 理科生“无心插柳”在作文方面大放异彩,表面上看只是一次考试发挥较好而已,似乎不值得讨论。但认真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就不难发现这一现象与当前的教育方式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关联。 那些将作文当“专业”的文科生,平时接受大量的写作训练,总是被限制在事先划好的框框内,时间一长,就会将写作形成公式化的东西——哪段该引用名人名言,高潮部分应用什么样的句子衬托,大家都是一个套路,一个思路。这样写出的作文或许很难挑出毛病,但要“出彩”,同样很难。 反倒是那些忙于解方程、算公式的理科生,平时没有文科生那么多时间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脑海中也就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考试时不拘一格,以独特的立意,流畅的文笔“秒杀”阅卷老师的眼球,斩获高分。 写作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所有的作品都千篇一律,结构一致,语法统一,那样的文章就是写得再工整,再华丽,也只能说“文学已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让国人纠结的“钱老之问”,或许能从理科生写作文更易“出彩”的现象中找到原因。
(来源: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