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观 点
■ 某种意义上讲,“和文化”论题是医治这个社会的良药,我们不能简单提人与人之间的和,人还要跟土地、跟历史和。
■ “和文化”要对症下药,要针对思想方式,要先知道天地万物农耕的根基在哪里。
■ “和文化”要针对我们被破坏的思想基础去完成一次补课,从我们跟宇宙自然的敬畏和谐,到社会政治的和睦建设,几个层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欣欣向荣的健康的状态。
今天生活条件虽然比任何时候都好,抑郁症却比任何时候都多,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兴起,我们精神迷茫程度比任何时候都重,我们其实需要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去做心理治疗。我想在道德伦理层面这个良方就是“和文化”。中国今天为什么需要“和”?
首先,中国人在当下认识到一点,即人与自然的天人和合。因为中国处于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最多的概念就是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现在城镇化进程超过52%,以后还会大力提升。目前美国已经达到82%,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城镇化还是我们经济转型的根本和重点。但是,当我们拥有高楼大厦、立交桥这些都市共同的标志之后,作为一个农耕民族,我们最具个性的那些文化特征还保留多少?
今天,我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于过圣诞节而不是春节了。因为圣诞节有各种各样的舞会、圣诞老人、热闹的仪式,而春节我们还有祭祀还有孩子蹦跳的企盼吗?半个多月热闹的日子是跟农耕挂钩的,我们现在不再意识到春夏秋冬的节序跟我们生命的内在关联,我们正在失去道法自然的信仰。我们的孩子现在可以在网上点播任何想看的东西,农村不再搭台唱戏了。各个地方的地方戏是什么盛况?也许只有从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才能领会。失去中国的乡土,我们就失去了最大的根。
我一向认为,尊天亲地道出了中国人亘古的情感基础,对于天道的敬畏,对于大地上不管是动物、植物总要有一个亲近悲悯之情。人脑能够判断而电脑却永远不能判断的就是是非。传统文化中讲“格物致知”,致了那么发达的科学知识,良知在哪里?某种意义上讲,今天这个“和文化”论题是医治这个社会的良药,我们不能简单提人与人之间的和,人还要跟土地、跟历史和。《周易》上说我们要先“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我们典籍中对人文最早的解释。凝聚起来价值观,再去流化人心。文化文化,文而化之,这是一个过程。文化不是遗产,化生的过程是一种价值的确认。我们一代人是秉承着怀疑长大的,现在网络上有一种情绪:每个人本能都怕坏事,但是一出坏事大家就传谣,这是一个什么现象?很多人现在宁可相信坏消息,关于政治的,关于文化的,关于经济的,这个社会是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但是怀疑主义更大地放大了恐慌,盲目的恐慌无助于我们社会的改善。这来自于我们小时候怀疑的习惯,我一直认为阶级斗争哲学还在我们思维方式中起着作用,我们这些不到50岁的人有着这样的想法,那50岁的人比我们感受更深,经历过文革的人又怎么看待这个世界?
“和文化”要对症下药,要针对思想方式,要先知道天地万物农耕的根基在哪里。我们不见得要把四书五经拿出来告诉大家,我们就看最基本的,中国人摔个跟头,出个事,会说“哎呀我的天呀,哎呀我的妈呀”,喊天说明我们信天理,喊妈说明我们信伦理,所以说,现在农村目不识丁的老奶奶对于中国文化信任程度,比我们都市念了好多书的人要强,因为她告诉子孙不伤天害理。
人跟天地自然的和是第一个层面,社会政治的和谐是第二个层面。孔子在他的美政理想中提出过尊“五美”,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愿,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期待的。中国的民主,中国的进步,不应该仅仅是翻译过来的语言,我们的祖辈说过很多话都是跟国际接轨的。把老祖宗国际化的话,跟今天的国际文明真正接上轨也是我们的实力。社会政治制度理想的和谐层面,是文化自省。人人要有这样的自省,不是指点别人而是反观自己,让一个人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中国没有全民的宗教,中国人的信仰根基是文化信仰,我们怎么样能够唤醒全民的文化信仰,从而走出既无信又轻信的状态。“和文化”在今天要针对我们被破坏的思想基础去完成一次补课,从我们跟宇宙自然的敬畏和谐,到社会政治的和睦建设,几个层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欣欣向荣的健康的状态。只有健康的中国人,才能把中国人的梦想变为理想,把梦想变为现实。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