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1日08:1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赵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的普遍抵制。养老制改革,砸了铁饭碗,改了身份,改了工资,改了前程,改了养老,从自己身上割肉无疑是成为事业单位人员最担心的事情。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杨良初。
杨良初认为,当前社会上对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多质疑,首先是因为制度的“碎片化”带来的缴费和待遇不公平导致的。比如现在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都是采取定额年缴的方式,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按工资总额与法定缴费率的乘积每月缴费一次的方式,两者缴费的负担存在很大差别,待遇支付采取财政定额补贴和个人账户累积额的一定比例之和发放,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累计额的一定比例之和发放,也存在较大差别。产生了三种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问题,短时期消除这种差别很困难。
其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和将要为弥补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而筹集的资金缺乏规范有效的投资运营机制,使人们看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健全的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包括收缴、支付、管理、投资运营都能规范和有效。其中投资运营机制事关养老保险收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在投资运营上取得突破,不仅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也会提振广大养老保险参与者的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
杨良初表示,当前最为紧迫的改革,一是尽快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分阶段与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最终实现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和规范。二是尽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和弥补隐性债务筹资的投资运营机制,增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关专题 |
· 杨良初专栏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