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确保好的改革《方案》得到好的贯彻落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专家座谈会观点综述
2013年3月30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专家座谈会。会议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主持。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及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等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人员紧紧围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重要举措和重大意义,开展了深入研讨,并就如何落实好《方案》,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讨论中,与会专家还提出了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是机构改革的方向和周期问题。专家们认为,机构改革是要通过调整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要防止把国务院机构改革等同于大部门制改革的倾向。衡量政府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的标准,不只是政府规模的大小、部门数量的多少,而是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否高效地履行职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部门数量的多少都不是关键,核心应是职责界定是否合理清晰,履行职责是否规范、高效。今后的机构改革应在划清部门职责边界、更加规范部门和人员行为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有的专家提出,过去30多年,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集中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这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是必要的。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国务院机构已形成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过于频繁的大规模机构调整可能对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今后国务院机构是不是必须每五年改革一次,需要研究。
二是实施改革的节奏问题。与会专家认为,这次改革强调要向市场、社会和地方政府放权,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好放权的节奏。在向市场放权方面,一个真正运行有序的市场是需要有效监管的市场。推进向市场放权,需要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职能,要与相关市场监管机制的完善程度相协调。在向社会放权方面,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社会组织发育不足、运作不够规范,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接政府转移的很多职能,需要采用积极而稳妥的做法,既通过放权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又要注意放权的步伐,循序渐进地推进职能转移。在向地方政府放权方面,首先要界定中央和地方的四个责任关系,即决策责任、执行责任、筹资责任和监管责任。实际上,目前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有不少权力需要收归中央。要完善地方政府的责任机制,向地方放权必须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制约监督同步。
三是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职责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这次改革关注的一个重点。有的专家提出,政府在强化这方面的职责时,首先要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责范围,不能把民生的概念无限扩大,导致政府承担无限责任。其次,政府要注意选择履行责任的模式。这方面,一些拉美国家与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拉美国家选择的是福利型民生,而日本选择的是生产型民生。这体现在一系列政策上:从产业政策看,日本主要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拉美国家则对垄断集团采取容忍的态度;从社会保障政策看,日本注重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而拉美国家主要是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从农业政策看,日本政府注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拉美国家很多地区则允许大农业资本家对中小农户实行兼并,导致了失地农民大量向城市涌入;从对教育的投入来看,日本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而拉美国家更多地投向高等教育。其结果是,拉美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日本则有90%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这些国际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四是落实有关改革措施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的专家指出,在落实一些改革措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但是对于哪些服务可以通过购买来提供,谁来发包,发包了以后怎么监督,尚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易于造成寻租空间。所以,在实施这类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五是落实《方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大大提升各级干部和所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