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慕尼黑安全会议聚焦亚洲崛起
2012年2月3—5日,第48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召开,吸引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350余名政府要员及各方面的高级别代表,就当今国际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创办于1962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被视为世界最高规格的安全政策论坛和商讨全球综合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历届会议都探讨国际总体趋势及最新、最紧迫的热点问题,因此有“国际安全形势的晴雨表”之称。
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美国战略东移、中东地区乱局升温的背景下,本届会议的讨论更加凸显分歧和矛盾。一是欧洲安全引发疑虑。美方希望欧洲在共同防务中承担更多责任,而欧方目前难以从命。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两位重要官员首次共同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安抚欧洲,向欧方表明,即使美国削减防务开支、将战略重点转向亚洲,也不会放弃欧洲盟友。但美国同时指出,将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现有的跨大西洋安全关系,要求欧洲国家在军事和外交上作出调整,以适应美国全球战略转变的需要。在军事上,避免军费削减,通过北约这一平台整合防务资源,从而在欧洲防务上承担更多责任,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在外交上,包括重大问题和战略调整上,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但从实际情况看,欧洲国家受债务危机等因素掣肘,无力在防务建设上加大投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跨大西洋安全关系调整将面临障碍。二是亚洲话题引关注。美国公布新军事战略将亚太地区作为战略重心,引发国际各界广泛关注。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崛起及国际安全结构的变化,亚洲及中国被纳入会议并已成为讨论的焦点。美国在安全会议中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中国代表对此进行了严厉驳斥。慕尼黑安全会议2012年正式讨论亚洲安全,这一举动本身就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在全球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同时也说明西方对中国的战略戒备及意识形态偏见仍未消除。三是热点话题更显分歧。伊朗核问题、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叙利亚局势等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也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在这些热点和棘手问题上,各方观点和立场针锋相对,分歧难以弥合,僵局难以打破,凸显全球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二)叙利亚陷入内外交困,紧急公投难挽危局
继2011年10月4日中俄共同否决涉叙决议草案后,中俄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再次否决与叙利亚问题有关的决议草案,预示着围绕叙利亚局势的外交斗争仍将继续。西方已决意借叙利亚政局动荡推翻巴沙尔政权,并频频使用包括外交孤立、经济制裁、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乃至武力威胁方式。“叙利亚之友”会议日前在突尼斯闭幕,会议承诺将加大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呼吁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交权。而且,就像此前西方干预利比亚政局得到阿盟帮助一样,这次西方对叙利亚施压,同样得到阿盟部分国家的内部策应。这种“兄弟阋于墙”的悲剧,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干预叙利亚政局的气焰,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主持公道的难度和力度。
虽然叙利亚新宪法公投以894%的支持率获得通过,但这次公投并不能缓解目前的叙利亚危机。这次修宪与公投并没有建立在同反对派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之上,是叙利亚现政权的单方面行为,受到了反对派的抵制与抗议,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批评与嘲讽。公投的有效性很难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对解决国内的政治危机难有太大的效果。此次公投还可能会关闭叙利亚现政权同反对派对话协商的渠道,这就可能迫使反对派诉诸武力以实现自身的政治诉求。如果反对派在盟友帮助下,军事势力逐步加强,叙利亚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升。“树欲静而风不止”,西方急于推翻巴沙尔统治,叙利亚反对派也试图“赢者全拿”,因此该国和平转型的可能性反而最小。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岌岌可危。
(三)西方制裁层层加码,伊朗局势有惊无险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加强军事威慑的同时,连同欧洲、日本等盟国层层加码,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美国白宫2月6日宣布,冻结伊朗政府和包括伊朗中央银行在内的所有伊朗金融机构在美国境内的所有资产,美国的上述举措意在限制伊朗在国际市场出售石油的能力。欧盟也决定,7月1日起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以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但出于伊朗的实力尤其是报复能力等种种顾忌,美国和欧盟都不愿意对伊朗动武。在美国从伊拉克撤出作战部队之后,眼下正考虑从阿富汗撤军,加之2012年是大选年,奥巴马政府和美军方都不愿再卷入一场新的战争。制裁伊朗的“双刃剑”已经刺向西方,如果伊朗战事爆发,战争起来就一时无法控制,届时将几败俱伤。难以承受伊朗战争后果和风险的,首当其冲是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等也反对美国在中东尤其是海外地区再次动武。伊朗方面强调原则也不时展现灵活,在频频军演、断油威胁、宣示核成就,不断展示其强硬的一面的同时释放出和谈信息。因此,西方国家对伊朗的战略更多是鼓噪,依然带有虚张声势的主要成分,意在继续向伊朗施压,维持高压态势,迫使伊朗让步。在强大的制裁压力下,伊朗的强硬也是极其脆弱的,和谈成了一个现实的选项。伊朗高调宣布核成就是为和谈增加外交筹码,提高谈判门槛。对双方来讲,近期制造战争事端或发动军事进攻的可能性都不大。
(四)欧债危机“如履薄冰”, 欧元区“进退维谷”
2月21日,在欧盟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了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希腊暂时化解了3月20日145亿欧元到期债务带来的“破产”危险,但自2008年以来“缩水”16%的希腊经济和高达21%的失业率让人无法对希腊的前景乐观。欧元区其他几个问题国家也焦头烂额。2012年2—4月是各国的偿债高峰期。据高盛统计,2月欧元区整体将面临1203亿欧元到期债务,3月到期债务规模更将达1488亿欧元,为全年最高水平。最让人感到忧虑的是,迄今为止,还没能找到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在采取严厉紧缩经济政策的欧洲国家,市场信心并未提振,私人投资也无起色,这些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在资本市场上依旧居高不下。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欧债危机还将继续困扰世界。
希腊处境艰难,欧元区成员国个个自危,欧元区“进退维谷”。无论多么不情愿,欧元区都还不敢就此割舍希腊,因为没有人知道后果会有多严重。放弃希腊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增加欧元区分崩离析的风险。在希腊退出后,人们担心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其他深陷危机的国家也面临相同结局,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抛弃希腊还将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欧元代表着欧洲一体化成果,如果抛弃希腊导致欧元区“肢解”,那无疑将是欧洲一体化的严重倒退,甚至会动摇整个欧盟的政治根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时,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或许是欧元区唯一的选择。欧元区能否安然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尚需观察。
(五)朝美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半岛无核化仍举步维艰
朝鲜和美国于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高级别对话。此次会谈是2011年7月和10月进行的两次高级别会谈的延续,双方讨论了旨在改善朝美关系的一系列建立信任措施,以及保障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重启六方会谈相关问题。29日朝美同步发布第三次高级别对话结果。朝鲜决定在朝美有效对话期间暂时停止进行核试验、试射远程导弹和宁边铀浓缩活动,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暂停铀浓缩活动进行核查。美国政府同意向朝鲜提供营养食品,并将逐步改善美朝两国的双边关系。对这一“突破性”进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从朝鲜方面看有意释放积极信号。此次朝美第三次高级别会谈正常举行,双方达成上述一系列共识,可以说向外界释放了致力于保持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积极信号,也表明了在金正恩领导下的朝鲜对同美国方面进行交流的积极态度。金正日逝世后,朝鲜政局保持稳定,国家正常运转,正在为迎接金日成100周年诞辰、打开强盛国家之门而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朝鲜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进而促进朝韩关系的改善。此举也表明金正恩在外交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务实性,但是在朝鲜获取必要的援助后,政策能否得到贯彻,依然充满变数。从美国方面来看,重视双边关系改善。奥巴马政府一直没有中断同朝鲜的高级别接触。尽管在重启六方会谈方面的前提条件上双方存在分歧,但美方并未完全关闭双方改善关系的大门,充分说明美方对与朝鲜改善关系的重视程度。奥巴马政府有同朝鲜保持接触的需求,因为美国害怕朝鲜在遭到孤立后会采取“过激行为”,甚至进行核试验,这是进入大选年的奥巴马政府极力试图避免的。面对美朝对话取得的成果,美国政府在表示欢迎的同时,也表示出审慎态度。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美国将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并根据朝方行动作出判断。朝美高级别对话刚刚结束,美韩不顾朝方的反对与警告,在韩国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和“秃鹫”的大规模联合军演。这说明美国对朝鲜态度仍然存在两面性,为美朝关系下一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鉴于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的复杂性,加之美朝长期敌对,国际社会对朝美关系的进展普遍表现出肯定而谨慎的态度。总体来说,美朝达成的协议无疑有利于改善双边关系和重启六方会谈,建立各方互信,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但这只是走向严肃谈判道路的第一步,挑战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距离真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还有很长路要走。(执笔:孙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