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社会主义的历史潮流与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社会主义历程与中国道路》引言
2013年06月25日15:33   来源:湖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走过了五百年。当我们用肃穆的双眸回望这一历史进程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逻辑会有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更加坚定的认识。

现有资料表明,“社会主义”(social-ism,词根源于拉丁语sociare,意指联合或共享)一词,最早可能是意大利传教士朱利安尼在1803年提出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就思潮或学说而言,从莫尔1516年发表《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16-19世纪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西方社会一方面出现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劳动人民的普遍贫困,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劳动人民而言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正是出于对劳动人民贫困和苦难的同情,一些资产阶级优秀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者利益和愿望,虽然它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是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最早的批判,它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宝贵思想材料,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许多天才设想。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就在于它超越了道义批判,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个伟大发现,不仅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揭示所有制关系的演进,而且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探讨人的自由发展,在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上走向历史深处,科学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性及其最终命运——它必将因对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双重阻碍而被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断由西方传播到东方,在俄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遭遇因时代变化而引发是否“过时”的国际论战,俄国社会出现了“向何处去”的激烈争论。列宁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点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带领布尔什维克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伟大转变,并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伟大的探索。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苏联逐步形成了以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弊端。后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一些调整,但这种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望,鲜明提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方向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是我们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深刻反思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高难度的历史课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继续开拓创新,正在谱写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这一历史进程,标示着深刻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曾几何时,因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我调整和暂时繁荣,特别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当前席卷欧美诸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考验和比较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中国不但没有在不绝如缕的“崩溃论”中停滞甚至倒退,反而“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可以用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证的方法来作分析: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新中国1949年成立,印度1947年独立;1952年,印度人均生产总值是52美元,中国是48美元;印度选择资本主义道路,中国走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0年后,中国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9.5%,人均生产总值5414美元;印度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2.31%,人均生产总值1389美元。又如,前苏联解体后的第一年即1992年,俄罗斯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中国排名第十;到2010年,俄罗斯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十,中国排名世界第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史500年,社会主义经历了纷繁复杂的流派演变。除去一些假借社会主义之名而行其他主义之实的派别以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尽管都有自己的体系,但它们具有共同的价值指向:批判资本主义及其所造成的罪恶,试图以理想的社会制度取而代之。正如捷克学者考斯特所言:“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而形成的一切社会主义思潮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摆脱(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和社会压迫。”尽管资本主义“垂而不死”,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分析没有过时。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清楚地表明所谓新自由主义走向穷途末路,同时也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危机。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最近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矛盾,而这些矛盾最终会引起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批判物、取代物而产生的,无论是怀有偏见,还是心存疑虑,都无法改变社会主义成为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这样的历史走向。

当今时代,既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种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和生死博弈的时代。西方把资本主义标榜为最理想的社会,并认为是“历史的终结”,实际上是孤芳自赏,一厢情愿。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和学者不得不修正他们的极端观点,对中国的发展进步表示“出人意料”。1992年春,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时,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焕发勃勃生机,这无疑在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能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一定会走向伟大复兴。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责编:吴斌、赵晶)

相关专题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