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和完善新媒体规则、坚持传媒底线、依法打击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不实资讯;同时也要及时应对问题,妥善处理问题,帮助群众掌握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辨识力。
经济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价涨幅怎样、房价走势如何、银行存贷划不划算、就业形势到底什么状况,关于经济的各类信息,总是最能吸引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除了小部分信息灵通的专业人士外,由于切身感受非常有限,大多数人得到的信息主要来自大众传媒。所以,媒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对于人们判断经济形势,进而选择相应的经济行为,作用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的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传播效果”,却常常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甚至妄加猜测:或者把“点”的问题炒成了“面”上的问题,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或者把暂时、短期的调整说成长期的方向性改变,给人一种“改旗易帜”的假象;或者把些许的、可控的危害无限拔高升级,造成一种“危言耸听”的惊奇效果。这就很容易误导企业和大众行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危害,让党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工作变得被动。
这些错误的信息危害不仅巨大,而且深远。如果正确的、科学的、权威的声音不及时、不到位,这些负面的信息或观点就会不断壮大声势,甚至绑架正确的、科学的、权威的声音,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正如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一样,当这些不实的信息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头脑,真相想要再扭转局势就难上加难了。从近些年的食品安全、环境问题的舆论一边倒,再到前一段时间对“钱荒”“最难就业季”等概念的过分渲染,这方面我们的教训不少。
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有为,主动出击。不仅要加强和完善新媒体规则、坚持传媒底线、依法打击和处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良不实资讯,同时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应对问题,妥善处理问题,帮助群众掌握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辨识力。此外,还要多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来引导舆论,合理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舆论平台,让权威真实的声音在自由传播中日益壮大,让错误虚假的声音在两相对比中不攻自破、无处藏身。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舆论引导工作,贵在及时,贵在准确。正面声音不及时,则给予负面言论以时间;正面声音不准确,则降低了自身的可信度和传播力。为此,我们的主流媒体,每一家电视电台,每一家报纸杂志都有责任做早做好舆论引导,尽最大努力消除不符合实际的负面舆论的影响。传播正能量,建设一个良性的经济社会舆论生态环境,这是所有媒体人共同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