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威波
习主席给全军官兵提出“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指明了我军履行神圣职责和实现存在价值的深刻内涵,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新的建设标准,明确了新的实践要求。军人要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要有强烈的取胜意识。这种取胜意识,是指军人强烈的求胜欲望,它贯穿于“非胜不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之中,能使军人发出超越自我的胆魄和令人吃惊的力量,也是军队潜在战斗力和战斗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
取胜意识能增强军人能打仗的胆魄和勇气。军人这一特殊职业决定了军人的性格与普通人的突出区别就是具备战胜敌人的过人胆魄和勇气。而取胜意识能够强化这一性格品质,并外在表现为敢打必胜、勇猛顽强和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作风。以铁血将军著称的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强调快速进攻,不断地激励士兵“进攻、进攻,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为止”,正是由于具有强烈的取胜意识,其统帅的美国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岛战役中,敢于摆脱与胜利无关的纠缠,仅用5天时间就沿崎岖的道路推进200英里,实现了迅速而且不流血就攻占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的计划。由此可见,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无一不具有敢打硬仗的超人胆魄和勇气。我军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官兵的取胜意识,做到既使每个人把与生俱来的或后天锻炼的胆魄和勇气稳定地发挥出来,又使其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最大限度地激发精神力量,这是我们争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取胜意识能坚定军人打胜仗的决心和信心。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军人生来为战胜,这是天职所系、使命所需。强烈的取胜意识能够坚定战无不胜的决心,催生攻无不克的信念,发扬有血性的昂扬斗志,激发朝气、锐气、虎气,平时敢担当,战时敢亮剑,把军人的取胜欲望化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决果敢的行动。一支军队要想成为胜战之师,就应该有静则如山岳屹立、威震八方,动则如江河奔腾、横扫千军的必胜信念。恩格斯说:“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不管是一支部队还是整个国家的军队,有决战决胜的取胜欲望,有高昂奋进的士气,战争就多一分取胜的砝码。
取胜意识能激发释放军人巨大的潜力和能量。《孙子·九地》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我国古代“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著名战例,正是对这一思想的最好诠释,说明具有强烈的取胜意识可以将军队潜能发挥到极致。我军是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艰难险阻的考验和浴血奋战的锤炼,是一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官兵为夺取正义战争的胜利,能焕发出超人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进而爆发出令敌人胆寒的战斗能量。在战争年代,我军赢得了诸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役战斗的胜利,如长征时期的“强渡大渡河”、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战役”、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等等,都表现了我军将士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和超强的意志,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巨大潜能,打败强敌夺取胜利。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依然需要指挥员的韬略、官兵的英勇、武器装备的精良三者有机结合,依然需要强化军人的取胜意识。
取胜意识能激活军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战法。敢打需胆魄,必胜靠智慧,强烈的谋略意识与强烈的取胜意识密不可分。军人的取胜意识能唤起强烈的谋略意识,能激发创造性思维,使军人把眼睛紧紧盯住目标,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战场上,排除与胜利无关或不利的任何因素,克服一切困难,准确地捕捉住每一个战机,以创造性的战法,取得出奇制胜的战果。《亮剑》中的李云龙在掩护总部撤退时被日军缠住,接到撤退的命令后,他不按常规向后撤退,却向日军发起正面攻击,不仅顺利突围还消灭日军一个旅指挥所。这就是以强烈的求胜欲望寻找一切可以获取胜利的战机,创造性地“反其道而行之”,不但避免了被敌人追击的被动局面、保存了自己,还消灭了敌人,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军人取胜意识的培养,还必须树立强烈的目标观念。只有始终聚焦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始终围绕强军目标抓好战斗力建设,才可能产生夺取胜利的强烈欲望。要有坚强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有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有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开拓夺取胜利的最佳途径,培养军人坚韧不拔、勇于牺牲的精神和意志,把为达成目标夺取胜利的强烈欲望和“非胜不可”的思想融入实现目标的每个环节和具体步骤,使之成为自觉行为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