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振飞:《易经》中的忧患意识

2013年10月08日14:53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易经》中的忧患意识

孟子曾告诫我们要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来的圣贤们也大多提醒我们勿忘忧患,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忧患意识的重要作用。苦难之于人生就好像植物成长中的甘露,没有它的滋养便不可能成长成才,更遑论凌云壮志、指点江山。处世之人,哪一个不是经历千般挣扎才得以从苦难当中翻身而出,踏足山顶以我为峰之时才将登山之劳苦、荆棘一一陈述,权当成功的必备条件。至于久困幽谷、郁郁不得志之时,或韬光养晦蓄势以待发,或隐忍苟活、逍遥以避世,都有人性之光辉灼灼闪光,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踏足人生道路,苦难成为不可或缺的历程。致静以修行的唐代禅师黄蘖一语流传千古:“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这不可不谓是人之一生的真实写照。

“《易》之为书,道准太极,气分两仪,理通三才,象备万物;而消息相因,互为盈虚,通宇宙已往之事迹,及近今情状,与夫人生之祸福得失,皆莫能逃其信律。”《周易》可谓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其中所含道理尽可涵盖中国人情世事之所有,历经无数先贤之解读,义理作为阐释《周易》的道理,极为有益地教化着后生诸学。在孔子看来:“作易者,岂有忧患乎?”即认为忧患意识乃是《周易》作者的主体思想。此亦可见,孔子已经将言辞之全力付诸于应对忧患层面。笔者资浅识薄,不敢妄下言论,仅以孔子“三多凶”一语,从《周易》中第三爻之卦象出发试以窥测人生之理。

概观《周易》文本,卦辞第三爻为凶者有:师(卦七)、履(卦十)、颐(卦二十七)、大过(卦二十八)、离(卦三十)、夬(卦四十三)、困(卦四十七)、革(卦四十九)、渐(卦五十三)、兑(卦五十八)、小过(卦六十二)、未济(卦六十四)。共有十二个之多。卦辞为吉者仅有:谦(卦十五)、鼎(卦五十),而且即使有吉也需多经舛途在一二爻阶段历经磨难,难以坐享吉利。此外,从中亦不难看出:第三爻虽多言谨慎行事却收获甚微,大咎虽可避,悔吝却不可免,稍有不慎则终生获咎,甚至前功尽弃、毙命于斯。可见,第三爻确为卦辞中最为不利者,凡人无不见此而生栗。

然而:“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三材之道也。”人道位于天地道之间,可谓“戴天履地”。因此处于中位的三四爻乃是人道所谓,并且相对于处于上位的第四爻而言,具有平凡性的第三爻又能代表芸芸众生之大多数。此又可见,几乎没有人能生而逃脱第三爻之患难的磨砺。况且,卦辞犹如人之命运,乃未知之中冥冥主导,其中悲苦喜乐非人所能掌控。因而多为凶的第三爻决不是人们能够从主观上泯灭掉的。所以,最佳的办法便是在知道自己的处境之后多做打算以应对之,求得最好的办法来化解患难,早日脱离三爻之苦。人道既然位处天道与地道之间,而第三爻又处以人位中之下位,可见光明的未来还是存在的,如能隐忍砥砺,升至人位之高的第四爻,乃至成为君者的五爻,以及太上位的六爻都是可以计日以成的。

有鉴于第三爻的上述特殊性,对第三爻的思量对于人生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位处患难的第三爻的人而言,如何做出应对才能从忧患中重生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首先,第三爻已经位处一二爻之上,即已经有了地道之益,得到了很好的滋养。在这一爻中决不可放弃地道所积攒之气,并且要更加注重阴阳调和。或可谓之以人道与天地之道交合相融,化合万物,天人合一。以此和谐之气一方面扩展自己的精神广度,摒弃纷扰,使灵魂得到安宁;另一方面抵制造成忧患的不正、不和之气,使其归于正道。以基于地道之上的阴阳协调为基础才能够使人认识到患难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正常的阴阳之气一团和气克服阴阳不调之气从而早日脱离苦厄。

其次,第三爻之忧患多为来自位处第三爻的人自身的性格缺点。在此容易犯急躁、冒进、鲁莽、贪吝、淫邪等错误,言行有违人伦,为人所不能容忍。使得本来与之相应为伍的第一爻便因为它的这些弱点对之望而却步,而在上与之相应的第五爻亦因此弃之而去。于是在人际关系上便无友于公,加之社会对其亦采取反对、惩治的态度,固然患难重重难以脱离苦海。因此,在这一爻中,自身的修养便十分重要,必须反思自己的言行,总结过失,找出自身的弱点,然后全力祛除这些缺点,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要与人友好,尤其与第一爻和第五爻的人增进关系。如此,才能有所进步。

总而言之,第三爻中的人生是惨淡、危险的,但是前已有辛勤的播种,后将有丰厚的收获,所以必须懂得忧患之必然与何如,精心呵护、孜孜耕耘,最终才能得到绚烂夺目的果实。从第三爻出发,我们可以概观人生的坎坷与惨淡。因于三爻所呈之象,我们可以对多忧患之凶的人生做一种悠然决策,从而能够在行动上轻松应对,早日逆转厄运、转危为安。

阴阳之大义乃是不可缺少的应对良方。刚健进取、自强不息的上进与柔顺承天、厚德载物的大气相并用,阴阳和而不偏、体物而不遗,和合调息以至无不利乃是我们行于世事人间的最高法则,刚柔并济、保和太和才能真正利用宇宙之理,顺利地处理人生的各种境况。

德性作为人的生存根基是人生必备的要素。崇德以至广业,只有积德才能达到以德配天的至高境界,进而能够天人合一,理解并且践行宇宙之道理。贯通自然之理与人文之理:“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如此才能畅行无阻地游走世间,即使有苦难出现,也能自然而然地轻松化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