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十三届三中全会关键词

2013年11月06日08:47   来源:经济日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同意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全会确定,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把1989年和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全会要求,在这两方面都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

清理“三角债”

“三角债”一般是指企业之间连环拖欠货款的现象,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一个阶段性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情况后,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由于市场疲软,产成品积压,企业生产中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991年8月3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三角债”已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三角债”问题已势在必行。国务院决定把清理“三角债”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治理经济秩序的突破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论断。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在1975年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同年9月12日,他在听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人们习惯称之为“南方讲话”。邓小平针对当时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