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琪格 尹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对挑战。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加快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化,丰富和提升文化产业“内容”。文化产品兼具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内容”最重要。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化“内容”,始终是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技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文化“内容”的丰富和提升。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丰富和提升文化产业“内容”,应加快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化。一方面,加大现有文化资源数字化力度,为其注入科技因素,以利于文化产品和信息的使用和获取;尤其是对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实施数字化,使之更便于收藏、管理、展示,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二是提高创意、制作、包装能力,努力生产提供更多包含科技因素的文化产品。
积极运用科技要素,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新型文化业态是把各种先进要素融入文化产业的产物,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与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技术角度看,文化和科技融合是以关键技术为核心、多种技术作匹配进行的。对于我国来说,应从三个层面着力。一是在基础研究层面,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开展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等的研发,增强文化和科技融合主动权;二是在应用开发层面,以文化集团、科技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自给率;三是在中间平台层面,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为主体健全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文化要素市场,提高文化和科技融合组织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打造文化科技产业载体,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在地理分布上具有非均衡性,市场主体通常倾向于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如孵化器和产业园区。集群经济具有规模优势,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为此,需要打造相应的载体。具体路径,一是依托国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等,建设新型文化业态孵化器;二是依托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建设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基地;三是依托大型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建设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企业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体,也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至关重要。一方面,应增强国有文化集团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其在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应促进中小文化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在功能上具有互补关系的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或进行并购合作。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政策,不仅需要平衡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而且需要把握文化和科技的辩证关系,既不能过分强调文化内容而拒绝科技创新,也不能过度推崇科技手段而忽视文化的灵魂地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各相关部门配合,以增强协调性。其中,应特别注意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因为伴随着科技术进步,侵权、盗版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容易对文化知识产权造成冲击和损害。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