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聚焦:中西部如何使1亿人城镇化?

记者 潘旭涛

2014年01月28日09: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如何使1亿人城镇化?

2014年,春节前春运的热点基本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等东部地区,而春节后热点则是中西部省份。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恰好揭示了中国的异地城镇化特征: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前往东部就业。在一个多月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中西部要实现这一目标,既吸聚人口,又要留住人口,而这需要产业基础、政策配套以及深层次的社会认同。

中西部或成主战场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末全国城镇化率为52.57%;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分别为56.4%、53.4%、44.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与城镇化空间分布不平衡相伴随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相加才占全国GDP的39%。但同时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低的另一种理解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空间大。”

因此,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断言,“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西部城镇化率仍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内”“外”皆应城镇化

“家里有好工作,谁大老远跑过来打工呀?”家在山西原平市农村、目前在山东淄博打工的小刘,一语道出了“背井离乡”的最主要原因。在记者对几十名异地务工人员的采访中,绝大多数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有产业才能吸聚人口,才有城镇化的可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应通过形成西部地区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中西部倾斜以及引导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三大途径提升当地城镇化水平。

如果说人口因产业聚集是一种外在的城镇化,那么进城农民内心融入城市,则是内在的城镇化。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雷晓康向记者反复强调“人”的城镇化。他说,要让进城农民认同自己的城市身份,这样才能减小可能产生的矛盾与摩擦。

一些必要的政策配套也被专家们普遍看重。例如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

各地侧重有所不同

近期陆续公布的各省(区、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把城镇化作为重要的章节来论述,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大多提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城市群”是很多省份的发展重点,也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

如山西支持太原率先发展,以形成太原城市群;内蒙古推进呼包鄂城市群建设,实现并联式、组团式发展。

有的省份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如云南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县城做大做强,抓好210个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产业与城镇深度融合;贵州重视在县城和小城镇通过产业发展集聚人口,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就地创业、安居乐业创造条件;陕西计划建好43个重点县城、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吸引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