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以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地方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调研组

2014年02月07日11:1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以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地方发展

2012年中山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9.1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4.07%。中山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起步较早,行动迅速,改革深入,运转良好,成效显著,基本完成了中央、省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和任务,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打下良好基础,2011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

从2008年至今,中山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建设文化名城和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中山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不仅项目多、影响大,且亮点纷呈。如孙中山文化节、“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等被列为广东省重大文化项目并被写进《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孙中山文化”深入人心;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中山市、黄圃镇、翠亨村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生态文化建设成绩突出,2010年获国家生态示范市称号。由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广东省文化厅等联合举办的“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会交易会”作为常年展会落户中山,港口镇被授予“中国游戏游艺产业基地”称号,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沙溪休闲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已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大涌)红木家私博览会、中国(三乡)明清古典家私文化博览会、中国(古镇)绿博会、广东(民众)水乡文化节、东升脆肉鲩旅游文化节、黄圃食品文化节、石岐休闲文化节等等,对全市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山市以特色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以诸多启示。

坚持文化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加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角色转换,由办转管,只负责监管工作,办文化的事情交给市场。要划清两条界限——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党委宣传部门与政府部门的职责界限。要不断进行摸索和体制创新,走出一条新型的文化管理体制路子。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大力狠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从城市向农村倾斜,狠抓乡镇、社区(农村)二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建设一批网络、广播、电视设施、文化站、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二是要照顾到普通民众,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倾斜。凡是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向社会开放,让社会较低层的民众,特别是打工一族能够有机会免费享受公共文化的实惠。一些经营性的文艺演出、电影等,也应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廉价让市民观看。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支持文化信息公共资源共赏共享,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大餐。

坚持发展文化事业与经济产业相结合,大力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创建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著名的品牌,让文化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二是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我省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如深圳、东莞等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较大、产值较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加快发展步伐,在政策、规划、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加以扶持,推动发展。积极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工业商标设计,培育设计人才,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要素融入经济产业之中,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三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各地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书画文化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对文化品牌要大力宣传报道,使之成为地方的一张文化名片,从而助推建设文化强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