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离法治轨道

宁夏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2014年03月12日15:28   来源:宁夏日报

原标题: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离法治轨道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同时又强调:“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当前改革必然会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必然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我们既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又必须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做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涉及法律规定的改革试点,都必须有法律规定或者法律授权。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赢得全体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的需要。改革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同,能否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是未来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改革不能让全体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就会丧失其信任。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的迫切要求。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攻克的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兼顾的利益很多,特别是许多改革举措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需要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的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破除沉疴,革除积弊,没有改革开道,哪有新风和畅?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没有改革推进,如何成就梦想?只有改革,才能释放最大的发展红利,才能成就“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和引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需要法治的保障。改革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改革的成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需要真诚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的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的疾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法治程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更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民主性,需要法治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需要法治的保障。中国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改革已进入关键期和深水区,转型和改革交织融合,转型倒逼改革,改革又面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约束,利益失衡,矛盾凸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驾护航;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需要法治的保障。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从现实情况看,要解决的问题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这些问题都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要找准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需要从立法的角度,通过立法机关的立、改、废而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做到改革于法有据。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培育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通过法律培训和宣传教育,使法律信仰深深根植于广大领导干部心中,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观念、法律至上的价值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想观念武装广大领导干部头脑并指导其行动。其次要全面提高立法质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切实维护法制统一。通过法律的立、改、废,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律条件。再次要严格依法行政,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要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做到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的做出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体现法律的精神。要依法认真履职,严格执法,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真正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执笔:张 廉 贾德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