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尹晓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16日正式颁布,各项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中国如何控制特大型城市规模?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落户城镇?19日,参与制订规划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重点控制东部地区建设用地规模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和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增长。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要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今年重点控制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市群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任务。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说,严格控制5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在2000年至2012年的12年间,北京流动人口每年增长43万,上海每年增长53万,广州每年增长43万,深圳每年增长56万。这些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太大,需要减负。“我们的户籍政策与规划是配套的,要严格控制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要坚持从紧”。
黄明透露,最近公安部会同国家统计局,对户籍改革政策进行研究预测,1亿左右的人落户城镇是切实可行的。这个目标真正的实现不仅要依靠户籍政策的调整,还要依靠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加快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建设发展以及相配套的相关政策。
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全覆盖
新型城镇化中,进城农民的安居问题如何解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规划提出对落户农民要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把符合落户城市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民家庭全部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
齐骥指出,将通过多种保障方式来解决进城农民的安居问题,符合条件的可以走保障房这条路,如果收入也相对高一些,不符合保障条件,但是够不上市场,中间共有产权住房这个品种就可能会再覆盖相当一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说,将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力度,解决技工短缺的问题。每年培训1000万农民工,到2020年使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每年向1000万在岗农民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
杨志明同时指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需求持续增长的问题;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挥全国就业信息网的作用,解决跨地区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的问题。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
根据财政部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每人成本6万元到13万元不等。钱从哪里来?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要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目前财政部已经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在测算各地区标准财政支出时适当考虑外来人口的因素,以解决流动人口带来的迁入迁出地公共服务保障规模不相匹配的问题。”刘昆说,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城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
刘昆表示,财政部将重点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依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权限,完善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探索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相结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办法;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