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书林:认知中国梦应规避“五种倾向”

2014年04月02日10:0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全党、全国、全社会对中国梦的宣传阐释、教育导引、认知内化就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规避的倾向性问题。对这些倾向性问题,必须抓紧予以厘清并作出取舍。否则,就会对我们科学认知把握中国梦造成误导误判,进而阻碍中国梦的健康有序推进。

规避对中国梦上行下效衍生地方梦、行业梦的倾向

中国梦是凝聚全民族、全中国、全社会的高远理想,是一个整体、权威性的概念,不容许将其拆分和肢解,更不允许对其实用性地加以曲解。但是,当下在宣传阐释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打着中国梦的旗号,上行下效甚至一哄而上地去阐发地方梦、行业梦、城市梦的倾向。比如有的地方从实现本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切入,借鉴中国梦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标准,提出了内涵各异的地方梦。有的单位、行业、部门、企业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需要出发,提出了形态各异的单位梦、行业梦、部门梦、企业梦。有的大、中、小城市甚至城镇,从建设现代化都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与水平的目标入手,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梦、城镇梦。这些地方梦、行业梦、城市梦的提出,虽然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但从整体看,它们都事实上造成了对中国梦的肢解、曲解,破坏了中国梦的整体性、宏观性、全局性。

规避这种倾向,必须守住两个底线:其一,中国梦是属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是一个整体。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升华,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宏观、高远奋斗目标。所以,必须站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立场上整体性地去把握它,而不能肢解它。其二,中国梦是以“中国”来命名的梦,具有最高的绝对的权威性。不容许任何地方、行业、单位、部门以提出自己梦的形式,直接或间接挑战中国梦的权威,尤其不允许曲解中国梦。

规避把中国梦等同于社会物质性需求满足之梦的倾向

时下,某些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满足社会物质性需求的过程,社会物质性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程度标志着中国梦的实现程度。这种把中国梦简单地等同于社会物质性需求满足之梦的认知倾向,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其一,它根植于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的相对贫困感。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政策导向、能力水平、制度惯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态势下,实现中国梦在一些人看来自然而然的就是要像富人那样有大房子住、有好车子开、有华丽衣服穿、有精美食物吃、有充裕的钱花。其二,它与媒体关于中国梦的社会物质化宣传有关。媒体对中国梦的宣传多是集中在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物质性需求梦想之实现上,而对于人民群众基于理想信念层面对中国梦的更高精神追求,挖掘与宣传的力度则远远不够。这种媒体宣传、舆论引导上的“议程设置”,就使得一些人自然地将中国梦与社会物质性需求的满足挂起钩来。

有效规避这种倾向,就应进一步明晰:中国梦是我们高远的精神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存发展的综合之梦。将中国梦等同于社会物质性需求的满足之梦,实质上是以偏概全,甚至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规避庸俗化中国梦的倾向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决心领导人民全力实现的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因此,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是一个严正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严谨的政治议题。但是,当下在有的情况、场合和情势下,在有的人的话语系统中,却出现了庸俗化中国梦的倾向,甚至是不负责任地去调侃、戏说。那些将中国梦这样一个特别严肃的问题,以一种极不严肃的游戏心态、口吻进行调侃的做法,在客观上就体现为庸俗化中国梦之倾向。

根治这种倾向,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中国梦,切实做到将其入脑入心;从言谈举止间高度尊重中国梦的严肃性,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从讲政治、讲大局的基点出发切实维护中国梦的高雅品质与非凡气质,牢记“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

规避将中国梦阐释为个人梦简单相加的倾向

现在有一种对中国梦的错误阐释倾向,那就是:把中国梦说成是个人梦的简单相加,是个人梦的集合体。其实,这种由无数个人梦叠加起来的梦集合,本质上还是个人梦,因为其中每个人的个人梦都是独立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梦,但这并不自然就生成了中国梦。

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没有个人梦,就没有中国梦。但是,个人梦却并不等于中国梦,中国梦也绝不是个人梦的简单相加。中国梦虽然是与个人梦联系在一起的,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它集合了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的核心要求。因此,中国梦不是个人梦的简单算术加法,而是对13亿中国人个人梦的高度凝炼、概括与升华,是13亿个人梦中对国家、民族、人民发展理想诉求的普遍性、共性要求之体现。归结起来就是:中国梦发端于个人梦,但又远远高于个人梦;中国梦与个人梦相关联,但绝不等同于个人梦。

规避把中国梦与世界梦对立起来的倾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但二者在向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梦是内向性的,世界梦是外向性的。据此,有人就把中国梦与世界梦对立起来,认为二者各有其活动领域及边界,属于“井水不犯河水”式的各自独立状态。但实际上,中国梦与世界梦并不是互相对立、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对抗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伴共生关系,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关系。

一方面,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我们追求和平发展、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世界梦的活水源头、前提基础、坚强后盾。从本质上讲,中国梦的国际化、全球化过程,就是我们的世界梦。没有向着民族复兴中国梦所进行的坚定行动,没有中国梦在世界上不断扩大和深化中的影响力,世界梦的建构就缺乏坚实根基、过硬底气。只有紧紧抓住中国梦并在追梦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有底气去阐释我们对美好世界的梦想追求,并团结一切可能的世界力量共筑我们设计的世界梦。

另一方面,我们的世界梦又是实现中国梦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幻想关起国门来搞封闭式发展,都只能是一厢情愿。“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这已经成为我们常态的思维逻辑。因此,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是我们的自说自话,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自觉地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中去审视它、定位它、推进它。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