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白景明:改革最大亮点在于明确“施工进度”
>>详细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二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税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三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在白景明看来,这次方案的最大亮点在于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侧重于具体操作层面。他分析称,“在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领域当中,财税领域应为较早出台总体方案的,核心原因在于财政收支覆盖所有领域,其制度变革一方面能支撑其他方面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为其他方面改革创造条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立坚:中央财税体制改革 要让所有政府支出在阳光下透明
>>详细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硬仗,这个“硬”的含义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看来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中国未来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命运关键就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调动市场的活力。如果地方政府还是在现有的政绩考核机制下面,过度从追求事权的过程当中实现自己政绩的话,就可能会利用现有的灰色金融体系来解决政府缺少的资金问题。所以中央财税体制一定要改变,要让所有政府支出在阳光下透明,接受所有纳税人的监管,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解决过去地方政府先盖楼、后倒逼中央政府掏钱的顽疾,建立硬约束的体制。”
经济学博士,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张德勇: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应从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入手>>详细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德勇表示,财税改革的重点在于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中央和地方收入如何分配,地方财政收入如何保证成为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从此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一直认为其财力不能够满足正常的需要,因此在有些地区出现较大规模的地方举债。未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改革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即中央应当上收一部分支出责任,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同时给地方增加一定的财力。
张德勇认为,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难点在于涉及利益格局的再分配。他还表示,具体来看,营改增依然是税制改革的重点。
媒体: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企业期待>>详细
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带来的突出后果,一是诸多政府基金向企业伸手尽乎于荒诞,巧立名目让人无可奈何;二是企业“费负”重到常人难以理喻;三是过重“费负”必导致大量资本逃离实体经济,进一步恶化经济结构。
要想从治本层面真正把企业“费负”降下来,必须对已施行20年的“分灶吃饭”财税作大修大补,按中央与地方所担当的实际责任多少,重新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使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大致匹配,如此才能切断地方政府伸向企业的“不义之手”。
媒体:扩支出+促改革 积极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加码
>>详细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本轮财税改革有两大重点。一是结构性减税,助力调结构、稳增长。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至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及一些生活服务业。继续加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包括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率,降低优惠门槛。二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为地方政府减负。管清友表示,2014年财税改革再出发,目标是遏制地方债务扩张冲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向在万众瞩目中落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政策方向与完成时间。专家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事关长远的制度创新,打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炮,对于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监管等问题都具有深远意义。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加速建立科学优化的市场结构,更是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和公正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本期编辑:万鹏 实习生 陆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