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在启程扬帆之时就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同“两个凡是”进行了旗帜鲜明的坚决斗争,在他的支持和倡导下,全党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随后,他又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形成,既是邓小平科学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晶,也是邓小平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基本经验作了系统总结;既突破了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又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提出了关于先富与共富的设想和关于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设想。
[关键词]邓小平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K27[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4952(2014)06-0010-0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启程扬帆之时就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力挽狂澜,拨乱反正,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及对“四人帮”的揭批清算,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创造了重要条件。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还有不少拦路虎和绊脚石,其中之一便是被称为“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两个凡是”进行了旗帜鲜明的坚决斗争,他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为了破解“两个凡是”,邓小平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1](p.42)在他的支持和倡导下,全党陆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标志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两个凡是”被彻底破除,但是围绕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的人和事,特别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等问题,党内出现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企图彻底否定指导思想、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彻底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再一次力挽狂澜,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随后,他又亲自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科学评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科学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历史决议》指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2]通过十个方面所描述的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个方面所体现的理论,实际上就是邓小平理论的雏形,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雏形。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正是在如此丰厚的历史积淀下,才有了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著名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石破天惊之语。
二、总结经验,继承发展,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坚实的国情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
中共十三大做出的科学论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深入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第三,科学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四,完整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过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将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共十三大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完整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的形成,既为改革开放规定了正确航向,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出了具有跨越意义的决定性一步。
这条基本路线的形成,既是邓小平科学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晶,也是邓小平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结晶。第一,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大锅饭也不是社会主义。第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第四,明确了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毛泽东思想,把坚持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第五,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实践证明,以上这五条总结对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动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这五条,既同传统社会主义相区别,又能自觉抵制各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错误思潮;既坚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的积极成果,又吸取了沉痛教训,并能确保永不再犯。
三、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中国面临着如何应对国际格局巨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巨大挑战的双重考验,迫切需要明确下一步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处变不惊,坚信“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既突破了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又明确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原则。突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1](p.231)二是突破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经典性的阐发。邓小平还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客观标准,即“三个有利于”。[3](p.372)
其次,对改革开放基本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包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改革开放不争论,允许看,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要管党,主要是防止共产党内部出问题;高度警惕两种错误倾向。[3](pp.370~383)以上这些经验总结,每一条都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都包含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最后,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提出了两大设想。这就是关于先富与共富的设想,关于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设想。如今,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鼓舞下,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为总目标,并且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邓小平上述设想的精确性,令人叹为观止。
[ 参 引 文 献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81年7月1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4]?《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日报》2014年2月18日。
[作者简介]李捷,研究员,《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100727。
相关专题 |
· 《当代中国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