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如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构成”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智慧主要体现在:道路的选择、理论的定位、制度的设计上。需要从领导道路、理论、制度等方面展开和具体化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产生的政治背景
领导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随着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人类领导活动经验和规律的领导思想和领导理论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领导的历史,就是人性认识和发展的历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所有的领导理论都是以人性的假设作为逻辑起点和思想归宿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也积淀了丰富的以“霸道”、“王道”为主的人性假设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模式。而现代领导理论的研究,则是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论有着完整的科学体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应用而生的,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的改革开放将会催生着领导科学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没有当时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放弃进攻大城市长沙”的战略领导智慧,就没有到罗霄山脉的中段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革命行动方案;同样,没有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英明决策,就走不出中国独特的革命胜利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国究竟为什么还没有摆脱贫困?邓小平就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第一,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第二,我们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前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第三,把苏联模式的发展战略和体制的种种弊端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上。历史的原因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再加上认识的不足,使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是建立在平均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静态的概念上,没有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实际出发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邓小平说过去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不是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搞的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反思。
我们党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选择,绝非偶然,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是源于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认识基础。二是源于对中国发展落后的深刻反思。十年内乱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国民经济频临崩溃边缘,人民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穷则思变,实行改革开放是加快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出路。三是源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反思。当时,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我国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左右。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978年底,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吸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果断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明确提出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正因为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才有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重大问题开创性的科学回答,才有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又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既不丢老祖宗,又别开生面;不是僵化教条地‘照着讲’,也不是另起炉灶地‘另外讲’,更不是改旗易帜地‘反着讲’,而是继承发展地‘接着讲’、‘ 接着干’,是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开拓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的,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方位上,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创和推进,充满着新时期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理论和领导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是当前和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工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一些全方位多层次地研究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如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构成”的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智慧主要体现在:道路的选择、理论的定位、制度的设计上。如果把“道路的选择、理论的定位、制度的设计”领导方略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又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 改革开放的领导理论
—— “一国两制”的领导理论
——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领导理论
—— “轻徭薄赋”的领导理论
——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结合”的领导理论
—— “两个一百年”的领导理论
—— “形成制度体系”的领导理论
—— “高压反腐”的领导理论
—— “深化群众路线教育”的领导理论
——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领导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形成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党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领导。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中国化的展开和具体化。这一领导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当代领导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深刻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时代特征和价值。
1、领导道路的价值性: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以科技来说,根据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的统计,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中,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然而,在进入17世纪、18世纪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没有睁眼看世界,夜郎自大,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变成落伍者。据国外学者测算,从1750年到19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份额的32%降至6%,从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家之一沦为积贫积弱的国家,而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从只有中国的一半多,跃升至世界份额的54.5%,中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逆转。
落后就要挨打。在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下,中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极其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时间,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到“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维新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些探索和斗争每一次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但一次又一次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敢问路在何方?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时期,党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取得的经验教训是极其宝贵的,为我们继续探索新路打下了重要基础。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响亮号召:“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命题。从那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0多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这些“中国奇迹”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持并不断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因此,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领导主题的价值性: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的结果。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
我们党清醒地认为,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要努力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努力把做大的蛋糕切割公平公正;合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离开科学领导的理论,肯定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总是要使和平与发展付出代价。
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3、领导政治的价值性:全面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历来是一个政党维持政权的社会基础,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明史》中的《海瑞列传》也指出:“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纵观世界上这些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政权的历史悲剧,其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政党逐渐地丧失了民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风建设出了问题,导致人心向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旦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结局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撰写者。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生命根基和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执政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什么政治力量,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在当前和今后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关键就在于赢得了民心。
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一刻都不能丢掉的看家本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刻都不能离开的生命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群众路线这一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凡是涉及群众的切实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切实帮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仅是一种政治立场、政治要求,也是一个以实现维护发展人民根本利益为内容的具体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伟大实践之中。在今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领导规律的价值性:遵循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本质
目前,全世界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20几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不允许政党存在。世界各国尽管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同,但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都是通过政党来实施的,政党政治成为现代政治的普遍形式。政党执政有哪些本质要求,应该按照什么法则来运用公共权力,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长期执政历史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执政历史包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与国际上其他无产阶级执政党比较,它的执政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相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一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还是共产党的执政规律,都是特殊规律。这就决定了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不仅要联系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而且要联系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因此,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不但是党自身的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全部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是执政党,同时又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它不仅要领导国家政权,而且要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如何执政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科学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好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或者说如何回答和解决好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作出的最佳选择。
与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资本主义相比较,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波折,是预料中的、不可避免的。邓小平同志在强调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取得理想成就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又一个科学结论。
新世纪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利益的不断满足,证明了有一个科学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领导改革创新精神的价值性: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质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时代条件和我国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生成了党的改革创新的伟大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质。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了强大动力。
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得就是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奋力前行的路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如何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战略总部署、战略总动员,勾画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和时间表、路线图。尤其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命题,给政府的行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在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推向高潮。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关专题 |
· 问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