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杨小军:如何让权力不任性

2015年03月16日09:1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如何让权力不任性

  权力是第二位的,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产生权力的根据,这个根据就是权力的“天”。这个“天”就是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一切权力产生的根据。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了一个刚刚流行起来的网络热词说,有权不可任性。这一引用被很多媒体报道,作为标题,备受关注。
  权力是一种支配力,也会带来很多“有利”的结果和延伸效果。如果权力不受控制,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随心所欲,这就是任性的权力。那么,如何才能让权力无法任性和不任性呢?
  权力有“天”。权力是第二位的,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产生权力的根据,这个根据就是权力的“天”。这个“天”就是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一切权力产生的根据。所以,权力不能无法无天,不能无根无据。没有根据的权力,就是法外之权、法上之权,就是任性而生的权力。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告诉我们,对于公权力而言,依法用权,应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没有法这个“天”,权力就不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权力有界。权力是有边界的,这是所有公权力都必须遵守的原则。没有边界的权力,或者可以随意超越边界的权力,就是任性的权力,也是无法控制的权力。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尤其需要解决好公权力与私权力的界限问题,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界限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些界限,公权力就会越界侵权,干扰市场和社会的规律,甚至侵犯私权利。本届政府大力改革,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等,都是在致力于界定公权力的边界。让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及其公权力应当定位清晰,坚守边界。
  权力有笼。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法治的理念,也是法治的需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任性胡为。为了让权力始终保持其服务的功能防止其任性的可能,就必须用法律制度的笼子控制权力、规范权力。
  权力有监。所谓权力有监,是指权力的行使要受到制约和监督。权力有任性的“天性”,如果不受监督,就会任性滥用。就监督权力而言,监督的强度和密度至关重要。形同虚设的监督就像“纸老虎”一样没用。大权力小监督、强权力弱监督、高权力低监督,或者相反,都是无效的,或者是不科学的。合理的监督强度和密度,就是平衡好权力与监督力的关系。强权力就应当有强监督,大权力就应当有大监督,高权力就应当有高监督,总之,让监督力与公权力保持平衡,使监督力可能监督能够监督有效监督,是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的适度监督,监督才能真正有效,而不至于让监督演变成弱、小、虚。
  权力有则。所谓权力有则,是指公权力的运行是有规则有标准的,不是无规则运行,更不是随心所欲乱窜。其中,有三个基本规则最为重要:一是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行使特定的权力,是有法律规定的,不是权力拥有者可以任性而定的。二是行使权力的度是有标准准则的,犯什么法用什么法,犯法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处理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权力行使的标准,必须遵守执行。三是行使权力的具体手段措施是由法而定的,而不是由执法者任性选择的。例如,对有些违法者可以罚款,对有些违法可以查封扣押,但不能因为当事人违法就在法律之外滥用“私刑”,这既不是法治,也不是文明。
  权力有序。所谓权力有序,是指权力运行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在法治的轨道中运行,而不能脱离轨道,更不能无轨道任性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决策、开展工作多想一想法律的依据、法定的程序、违法的后果,自觉当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守护者。可见,尊法、守法、用法都离不开法定程序。程序可以规范权力,程序可以统一行为,程序可以彰显公正,程序可以提高效率,使权力运行有序,从而保障实质正义实现。在规范和防止权力任性方面,程序有三个不可替代的功能:一是程序权利义务的实现可以让公民法人这些当事人参与到行政过程中来,通过知情权、参与权实现监督权,防止权力任性。二是通过程序来规范权力的运行环节、步骤、表现形式等,使权力运行正规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三是通过时间期限的程序限定使权力运行提高效率,实现及时有效的服务。
  权力有果。所谓权力有果,是指权力运行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权力拥有者、行使者必须对其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任何行为都是会产生后果的,所有行为人都要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权力运行当然也不例外。通过法律后果的约束,使权力拥有者和行使者慎重和依法而行,而不是任性胡为。
  
  链接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杨小军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